外购后备母猪的驯化(Acclimation)是确保其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提高生产性能的关键步骤。若驯化不当,可能导致疾病爆发、发情异常、繁殖障碍等问题。以下是系统化的驯化流程:  

一、隔离检疫期

1. 隔离时间

至少4周(建议6-8周),分阶段观察健康状况。  

2周:严格隔离,禁止与场内猪接触。  

2-4周:逐步接触本场病原(可控暴露)。  

2. 检疫内容  

疾病检测(重点筛查):  

非洲猪瘟(ASF)、猪瘟(CSF)(PCR检测)。  

蓝耳病(PRRS)、伪狂犬(PRV)(抗体检测)。  

支原体、圆环病毒(PCV2)、寄生虫(粪便检查)。  

疫苗接种(根据本场疫病压力):  

必做:猪瘟、伪狂犬、口蹄疫、圆环病毒。  

选做:蓝耳病(需与本场毒株匹配)。  

3. 环境适应  

温度/湿度:调整至与本场产房/配怀舍一致。  

光照:逐步调整至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促进发情)。  

二、本场病原驯化

1. 粪便驯化

方法:将本场健康母猪的粪便(或肠道内容物)混入引种母猪饲料中。  

目的:让后备母猪接触本场肠道病原(如大肠杆菌、轮状病毒),产生免疫力。  

2. 血清/病料驯化(谨慎操作!)  

适用情况:蓝耳病(PRRS)阳性场。  

方法:用本场PRRS阳性猪的血清(灭活)或组织病料,少量投喂后备母猪。  

风险:需在兽医指导下进行,避免强毒感染。  

3. 老母猪混群  

方法:隔离后期,将3-5头本场经产母猪与后备母猪混养。  

目的:通过接触传播本场低毒力病原,促进免疫适应。  

三、营养与饲喂管理  

1. 过渡饲料

7天:沿用原场饲料(避免突然换料导致腹泻)。  

7天后:逐步替换为本场哺乳料/后备母猪料(过渡期7-10天)。  

2. 促进发情营养

维生素E300mg/天)+ 硒:提高卵巢功能。  

有机铬(200-400g/吨):缓解应激,促进发情。  

四、发情诱导与配种准备

1. 公猪诱情  

每日1-2次:用性成熟的公猪(或公猪气味剂)刺激后备母猪。  

最佳时间:隔离结束后,配种前2周开始。  

2. 光照管理  

每日16小时光照(200lux):模拟夏季长日照,促进卵泡发育。  

3. 首配标准  

年龄:≥7.5月龄。  

体重:≥130kg(品种不同可调整)。  

背膘厚:18-20mmP2点测定)。  

五、常见问题与对策

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不发情            应激/营养不足       增加光照+公猪刺激,补充维生素E  

换料/病原感染     饲料添加益生菌      检测病原  

呼吸道症状        PRRS/支原体         血清驯化+抗生素治疗(如泰妙菌素)  

六、总结

隔离4-8周:严格检疫,逐步接触本场病原。  

病原驯化:粪便、血清、老母猪混群(蓝耳病场需谨慎)。  

营养过渡:缓慢换料,补充生殖营养。  

发情管理:公猪刺激+光照调控,达标后配种。  

科学驯化可显著提高外引后备母猪的成活率、发情率和繁殖性能!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