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高湿环境易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繁殖加快,猪场常面临以下高发疾病,需针对性防控:
一、细菌性疾病
1.猪链球菌病
症状:突发高热(41℃以上)、关节肿胀、神经症状(转圈、抽搐)、急性败血症死亡。
诱因:高温应激、皮肤伤口(如打架咬伤)感染。
防控:
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治疗,疫苗免疫(C群链球菌)。
剪牙断尾时严格消毒,减少外伤。
2. 猪副嗜血杆菌病
症状:呼吸困难、关节肿大、纤维素性胸膜炎/腹膜炎(“绒毛心”)。
诱因:温差大、通风不良。
防控: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治疗,疫苗预防(5周龄首免)。
3. 大肠杆菌病(仔猪黄白痢)
症状:仔猪水样腹泻(黄色/白色粪便)、脱水消瘦。
诱因:产房潮湿、母猪奶水不足或乳房炎。
防控:口服恩诺沙星或硫酸新霉素,母猪产前接种K88/K99疫苗。
二、病毒性疾病
1. 猪瘟(CSF)
症状:高热不退、皮肤针尖状出血点、便秘与腹泻交替。
夏季风险:蚊蝇传播、疫苗冷链失效导致免疫失败。
防控:
定期检测抗体,确保疫苗质量(运输避光冷藏)。
2. 猪乙型脑炎
症状:母猪流产、死胎(尤其头胎),公猪睾丸炎。
传播媒介:库蚊叮咬。
防控:春季普免乙脑疫苗,清除积水灭蚊。
三、寄生虫病
1.猪疥螨病
症状:皮肤剧痒、蹭墙结痂(“油脂猪”)。
夏季高发:潮湿环境加速螨虫繁殖。
防控:伊维菌素注射+环境喷洒双甲脒。
2. 弓形虫病
症状:高热(40~42℃)、腹式呼吸、皮肤发绀。
传播途径:猫粪污染饲料/水源。
防控:磺胺类药物治疗,禁止猫进入猪场。
四、热应激综合征
症状:呼吸急促、采食量下降、母猪流产、公猪精液质量差。
防控:
物理降温:风机+水帘、喷淋系统(避开中午)。
营养调节:添加VC(200~500g/吨料)、小苏打(0.3%)。
五、综合防控措施
1.环境管理
每日清理水线料槽,防止霉变。
每周2次带猪消毒(过硫酸氢钾)。
2. 灭蚊蝇
纱窗+灭蚊灯,饲料中添加环丙氨嗪(灭蝇蛆)。
3. 精准免疫
根据区域疫情制定程序(如南方重点防乙脑)。
4. 早发现早处理
异常猪只立即隔离,死胎/粪便无害化处理。
提示:夏季需特别关注饮水卫生(定期检测大肠杆菌数)和饲料新鲜度(防霉剂添加),避免叠加性危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