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滑液囊支原体病(MS)对蛋鸡养殖的冲击愈发显著,已成为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关键疫病。2025年,随着蛋鸡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速,MS防控更是关乎养殖效益与蛋品质量的核心课题,从种源到产蛋全周期防控体系的构建,成为行业破局关键。

一、MS威胁:贯穿蛋鸡生长周期的“隐形杀手”

MS可垂直与水平传播,对蛋鸡危害贯穿全程。雏鸡至青年鸡阶段,3 - 20周龄为易感期,6 - 10周龄骨骼快速发育时尤甚,易出现龙骨囊肿、跗关节及脚垫肿大,直接影响骨骼发育与鸡群均匀度,弱小鸡淘汰率攀升;产蛋期感染危害更剧,产蛋率下降10%左右,无产蛋高峰,破蛋率增加3% - 10%,蛋壳“尖端异常”(如沙顶蛋、太阳蛋 )频发,输卵管炎症导致蛋鸡过早淘汰,养殖收益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2025年部分产区蛋鸡MS抗体阳性率随日龄递增,产蛋鸡群感染后,高峰维持时间缩短至4 - 5个月,经济损失触目惊心。更棘手的是,MS感染后会在鸡体终生定殖,叠加免疫抑制、继发感染(如输卵管炎、败血症 ),让防控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二、源头把控:种源与引种的“第一关”

防控MS,需从种源“净化”抓起。优选种鸡场是基础,尽量选择MS病原阴性种源,目前进口品种蛋鸡部分种鸡场发病率高、防控难,国产品种也存在差异,引种前需严格检测种鸡MS感染情况;雏鸡防控前置,进雏前制定针对性方案,从源头切断垂直传播链条,降低早期感染风险。


三、养殖管理:全流程防控的“压舱石”

(一)模式与隔离:切断水平传播

坚持全进全出模式,统一免疫、用药、消毒节奏,减少批次交叉感染。如青年鸡区进雏时间控制在6 - 10天内,空栏期不低于4周、净场2周;发生过MS的场区,用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盐1:200稀释强化消毒。同时,分区隔离管理,人员、物品、车辆严格分区,杜绝交叉污染。

(二)环境管控:筑牢健康屏障

• 湿度:前三周湿度≥60%,4 - 6周≥55%,育成及产蛋期≥50%,北方鸡场重点关注,减少呼吸道疾病诱发MS风险;

• 粉尘与氨气:每周至少1次地面冲洗消毒控粉尘,隔天清粪、动态调整通风降氨气,避免呼吸道黏膜损伤,降低MS感染几率;

• 弱小鸡与群体健康:及时淘汰弱小鸡(育雏期低于周标准体重40%、育成期低于30% ),每周晚间听诊鸡群呼吸,剖检关注气管、肠道健康,早发现早干预。

(三)应激管理:减少发病诱因

免疫、转群、分群、饲料更换等易引发应激,需针对性应对:免疫时轻拿轻放,优选应激小疫苗,加大免疫间隔;转群提前至14周前,缩小鸡舍温差;热应激季节启用温控方案,必要时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药物,从源头降低MS激活风险。

四、免疫与药物:科学干预的“双保险”

(一)免疫策略:活苗+灭活苗协同

MS为细胞内感染,活疫苗(如MS - H活疫苗 )需在阴性鸡群开展,可在野毒感染前建立特异性免疫;灭活疫苗产生血清抗体,减轻临床症状。“活苗免疫打底+灭活苗强化”,能构建更完善免疫屏障,信得科技等企业推广的MS - H活疫苗,已协助国内超60%种禽企业提升防控效果。

(二)药物防控:精准用药与周期干预

• 雏鸡开口:恩诺沙星+五加芪口服液联合,控制垂直与水平感染,促进免疫发育;

• 青年鸡节点:25日龄(免疫发育成熟期 )、55日龄(内脏发育成熟期 )、85日龄(性腺发育期 ),用泰妙菌素+多西环素协同给药,借节点强化防控;

• 产蛋期应对:开产初期用五加芪口服液增强免疫,降低应激感染风险;出现蛋壳异常时,纯中药方案(五加芪+七清败毒颗粒 )兼顾疗效与蛋品安全,经临床验证可有效控制病情。

五、产业协同:从养殖到消费的“联防网”

2025年,MS防控已超越单一养殖场范畴,需产业协同推进。上游种禽企业加速MS净化,通过生物安全升级、疫苗免疫优化,输出更健康种源;中游养殖端强化标准化管理,借鉴信得科技“深度服务+精准防控”模式,以流调、检测为起点,联动技术、产品、销售端;下游蛋品加工、流通环节,推广“无抗蛋”“MS阴性蛋”认证,倒逼养殖端提升防控水平,构建“种 - 养 - 销”全链条防控生态。

当前,MS防控已成为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唯有以“全周期防控”为纲,贯通种源净化、养殖管理、免疫药物、产业协同各环节,方能筑牢产蛋效益防线,让蛋鸡养殖在疫病挑战下,走出一条更健康、更具韧性的发展之路,为百姓餐桌输送更安全、优质的蛋品。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