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业中,猪气喘病,即猪支原体感染,是一个令养殖户头疼不已的难题。它如同“隐形杀手”,在猪场普遍且长期存在,一旦侵入便扎根难除。这种由特殊病原体——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猪支原体引发的疾病,正持续威胁着猪群健康和养殖收益。下面,将从发病特点、病变特征到防治方案,为您全方位剖析猪气喘病。

一、发病特点:不同类型症状各异,传播迅速危害大

猪气喘病的传播“悄无声息”,发病猪只和隐性感染猪通过咳嗽不断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经呼吸道快速传播,所有阶段的猪都难以幸免。根据病程和症状,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不同类型的发病表现各有特点

(一)急性型:突然爆发,来势凶猛

当一个猪场首次感染猪支原体时,急性型症状尤为突出。病猪发病急骤,精神状态瞬间变差,变得萎靡不振。呼吸频率大幅加快,正常猪每分钟呼吸18 - 30次,而急性感染猪可达每分钟60 - 80次,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甚至出现张口呼吸的现象。同时,咳嗽频繁且剧烈,口鼻还会分泌出白色泡沫粘液,采食量也随之大幅下降。若此时继发感染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等其他病菌,病情会急剧恶化,体温升高至40℃以上,死亡率显著增加,整个发病过程通常在1 - 2周左右。

(二)慢性型:持续困扰,缓慢消耗

慢性型感染大多由急性型耐过后转化而来,或是在反复发病的猪场出现。病猪的典型症状是持续干咳,在早晚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或者驱赶、运动后,咳嗽会更加严重。长期的喘气和咳嗽,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导致生长速度明显下降,采食量减少,料肉比升高,僵猪发生率大幅增加。而且,慢性型病程漫长,可长达2个月,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消耗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三)隐性型:暗藏隐患,持续威胁

隐性型感染多由慢性型病例演变而来,病猪仅表现出间歇性的轻微咳嗽和喘气,其他症状并不明显,采食量、体温、生长速度看似都处于正常水平。然而,这类猪却如同“定时炸弹”,持续向外界排毒,在猪群中悄无声息地传播病原体。一旦猪群受到应激,如环境突变、长途运输等,病情极易复发,成为猪场难以彻底清除猪气喘病的重要原因。

二、病变特征:肺部病变典型,诊断关键依据

猪支原体感染后,病变主要集中在肺脏,具有非常典型的特征,这也是诊断猪气喘病的重要依据。感染猪的肺叶会出现肿胀,颜色呈现灰红或半透明状,病变区域与正常肺组织界限清晰,质地坚韧,如同虾肉一般,这种“虾肉样变化”是猪气喘病最具辨识度的病变特征。随着病情加重,病变区域颜色会逐渐变为紫红或灰白色,切面流出的泡沫状粘液也会增多。同时,纵膈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会出现肿大、充血的现象。在没有继发感染的情况下,其他内脏器官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病变。

三、防治方案:多管齐下,构建防控屏障

面对顽固的猪气喘病,需要采取疫苗预防、环境管控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减少损失。

(一)疫苗预防:精准接种,筑牢免疫防线

- 哺乳仔猪:在14日龄左右,是免疫的关键时期,建议选择圆环 + 支原体二联苗进行接种,一次免疫即可同时预防两种常见疾病,简化免疫程序,提高防控效率。

- 后备母猪:在180日龄左右,同样推荐使用圆环 + 支原体二联苗进行免疫,为后续的繁殖和生产做好健康保障。疫苗的有效保护期约为9个月,在防控稳定的猪群中,其他阶段猪群可暂不免疫;若免疫效果不理想,基础母猪群可每8个月免疫1次,持续强化猪群免疫力。

(二)环境管控:优化环境,减少发病诱因

猪气喘病是猪场中感染率和隐性携带率极高的疾病,难以彻底净化。因此,良好的环境管理至关重要。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既能排出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又能降低粉尘浓度,减少对猪呼吸道的刺激。同时,严格控制猪舍温度,避免温度骤变引发应激。此外,猪支原体对含氯消毒剂、碘制剂、季铵盐等较为敏感,定期使用这些消毒剂对猪舍、设备等进行全面消毒,每周至少2 - 3次,可有效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

(三)药物治疗:合理用药,及时控制病情

- 拌料用药:泰妙菌素、替米考星、泰万菌素是治疗猪气喘病的首选药物。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药物,如每吨饲料添加150 - 200克泰妙菌素,连续饲喂10 - 14天,可有效抑制猪支原体的生长繁殖,控制病情发展。

- 治疗用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猪只,可选择氟苯尼考、林可霉素、恩诺沙星等药物进行注射治疗,根据猪只体重准确计算用药剂量,确保治疗效果。

- 对症治疗:针对猪的咳嗽、喘气等症状,可使用氨茶碱(5mg/头)缓解呼吸道痉挛,搭配麻杏石甘散等中药方剂,起到止咳平喘、清热解毒的作用,促进病猪康复。

猪气喘病虽然顽固,但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其发病规律和特点,严格落实科学的防控措施,从疫苗、环境、药物等多方面入手,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守护猪群健康,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养殖户们务必重视起来,将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打赢这场与猪气喘病的“持久战”。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