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药不是抗生素,两者在定义、作用机制和适用范围上有本质区别。以下是具体分析:
抗炎药与抗生素区别
抗炎药(消炎药)其实是指能够直接对抗炎症,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的药物。 主要包括两大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抗生素是指来自自然界、天然的、在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生长过程当中分泌的,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过程而呈现抑制细菌或杀灭细菌作用的物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类不含甾体结构、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作用。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作用机制
抑制COX酶(分COX-1和COX-2亚型),阻断前列腺素(PG)合成,从而减轻炎症、疼痛和发热。
解热: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仅降低发热体温。
镇痛:主要针对慢性疼痛(头痛、关节痛等),对内脏绞痛无效。
抗炎:抑制白细胞聚集和缓激肽形成,缓解红肿热痛。
兽用代表药物:
- 美洛昔康
- 氟尼辛葡甲胺(氟尼辛葡甲胺)
- 卡洛芬
- 布洛芬(猫禁用,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严重毒性)。
- 阿司匹林(反刍动物慎用,瘤胃pH影响吸收)。
- 卡巴匹林钙(卡巴匹林钙):阿司匹林衍生物,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与尿素结合的络合物,口服后在体内迅速水解为乙酰水杨酸
人用对比:
- 塞来昔布(COX-2高选择性),兽用受限(仅部分国家批准犬用)。
- 对乙酰氨基酚:人用解热常用,但猫剧毒(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
甾体抗炎药(SAIDs)是一类具有甾体(类固醇)结构的抗炎药物,主要通过模拟或增强人体天然甾体激素(如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发挥抗炎、免疫抑制等效果。
作用机制
1、抑制炎症介质
阻断TNF-α、IL-1、IL-6等炎症因子合成与释放。
减少前列腺素(PGE2)和白三烯等致炎物质生成。
2、调节免疫细胞功能
抑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降低淋巴细胞活性,减少抗体产生。
3、稳定细胞膜
保护溶酶体膜,防止酶类泄漏加重炎症。
兽用代表药物:
| 药物 | 特点 |
|---|---|
|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 | 强效长效(36-54h) |
| 泼尼松龙 | 中效(12-36h) |
| 氢化可的松 | 短效(8-12h) |
兽医特殊注意事项:
- 奶牛:禁用孕牛;高胎次牛诱发低血钙→产后瘫痪。
- 停药:长期使用需逐步减量,防肾上腺危象。
人用对比:
- 相同药物(如地塞米松),但人用剂量精准控制更严格(骨质疏松、血糖升高风险)。
兽医临床决策要点
炎症类型鉴别:
- 感染性炎症:抗生素+必要时抗炎药联用(如脓毒性休克:抗生素+地塞米松)。
- 非感染性炎症:首选NSAIDs或糖皮质激素(如犬骨关节炎→美洛昔康)。
种属特异性禁忌
猫:
绝对禁用:阿司匹林(代谢障碍致肝坏死)、布洛芬(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肾衰竭)、对乙酰氨基酚(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家禽:卡巴匹林钙禁用于蛋鸡产蛋期(药物残留风险)
【版权声明】来源:My兽医从业笔记。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