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来临,高温高湿的环境成为了猪皮肤病的“温床”。猪一旦患上皮肤病,不仅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给养殖户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所以,了解夏季猪皮肤病的相关信号并及时处理,对养猪人来说至关重要。
一、猪疥癣:瘙痒脱屑别轻视
猪疥癣由疥癣虫寄生引起,在寒冷季节虽较多发,但夏季高温环境下若卫生条件差,同样容易爆发,尤其对仔猪危害严重,甚至可能导致仔猪成为僵猪。
- 信号识别:感染初期,猪的耳、眼、背、臀部及体侧皮肤会出现瘙痒感,猪会频繁在墙壁、栏杆等地方摩擦止痒。仔细观察,能看到皮肤表面有细微的皮屑脱落,随着病情发展,皮肤逐渐增厚,变得粗糙,出现皱纹和龟裂,颜色也会变成污灰白色,失去弹性,上面还附着痂皮。患病仔猪生长停滞,精神状态差,日益消瘦。
- 及时处理:发现猪有疑似疥癣症状,应立即隔离病猪,防止传染给其他健康猪。治疗时,可用特制敌百虫配制成0.5%的溶液,擦拭患部或喷洒猪体,5天后再进行一次治疗,以确保彻底杀灭疥癣虫。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驱虫药物进行预防,如蟲拜,从根源上减少疥癣虫滋生。日常管理中,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能有效预防猪疥癣发生。
二、渗出性皮炎:仔猪“油皮肤”危机
渗出性皮炎主要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5 - 6日龄哺乳仔猪是高发群体,发病快且蔓延迅速,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
- 信号识别:发病初期,仔猪的眼睛周围、耳廓、腹部等部位会出现红斑,紧接着形成水泡,水泡破溃后,流出的水泡液呈棕黄色,像香油一样,干燥后会形成鳞片状、棕灰色的结痂,并且伴有明显痒感。痂皮脱落后,露出鲜红色创面,若不及时处理,创面容易感染,加重病情。
- 及时处理:一旦发现仔猪出现渗出性皮炎症状,要马上采取行动。首先,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敏感抗生素,抑制葡萄球菌繁殖。同时,用0.1%高锰酸钾水浸泡发病仔猪身体1 - 2分钟,头部使用药棉沾高锰酸钾水清洁病灶,之后擦拭、晾干,再抹上龙胆紫,有助于消炎、收敛伤口。对初发少数病灶直接涂抹龙胆紫,效果较好。另外,要加强猪舍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降低葡萄球菌滋生风险。
三、圆环病毒病:皮肤肾脏双重打击
圆环病毒引发的皮炎肾病综合征,在夏秋季节尤为猖獗,发病率高、病程长,严重阻碍猪只生长发育。
- 信号识别:病猪的耳、背、腹部、后躯等部位皮肤会出现红斑、斑点、丘疹及黑色或深褐色坏死痂,部分病猪在生殖器附近、耳后等部位病变更为明显。有些病猪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弓腰现象,按压之后更加明显,有怕痛、躲闪反应,体表淋巴结也会肿大。剖检可见肾脏苍白、肿大3 - 6倍,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和出血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还会出现血性坏死性皮炎和动脉炎。
- 及时处理:对于圆环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提高猪只免疫力,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等增强免疫力的物质。发病猪群可搭配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减少继发感染。同时,对病猪进行隔离,避免病毒传播扩散。条件允许的猪场,可对猪群进行圆环病毒疫苗接种,降低发病几率。
夏季是猪皮肤病的高发期,养殖户要密切关注猪群皮肤状况,一旦发现上述信号,务必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日常养殖过程中,做好猪舍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干燥通风,合理控制饲养密度,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定期进行消毒和驱虫工作,从多方面入手,降低猪皮肤病发生风险,保障猪群健康生长,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