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的流行特点及临床治疗策略
(一)猪流感的病因及流行特点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群中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该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与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同属,且具有人畜共同感染的特性。猪流感的发生往往与气候变化、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季节更替,气温多变时,猪群容易受到猪流感病毒的侵袭,尤其是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猪群饲养场圈舍简陋,保暖和通风条件差,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会导致猪群的抵抗力下降,为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创造了条件。另外,猪场引进新猪群时,如果新猪群携带病毒,而又未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就很容易将病毒带入原有猪群,引发猪流感的流行。
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猪流感病毒都有易感性,但不同年龄的猪感染后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仔猪和怀孕母猪感染后症状相对较重,仔猪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受阻,怀孕母猪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流产、早产或产出弱仔。本病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发病率高,但死亡率相对较低,一般在4% - 10%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患病痊愈后的猪仍可带毒6 - 8周,在这期间仍有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健康猪。
(二)猪流感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猪流感的潜伏期很短,有的仅几小时,一般为2 - 7天,病程约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体温可升高达40 - 41.5℃ ,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道症状较为明显,病猪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疾病,从而增加猪的病死率。母猪在怀孕期感染,产下的仔猪在产后2 - 5天发病较重,有些会在哺乳期及断奶前后死亡。
诊断猪流感时,根据流行病史、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在冬、春气温多变的寒冷季节,猪群中突然出现群发性呼吸道疾病,就可怀疑为猪流感。暴发性地出现上呼吸道综合征,包括结膜炎、喷嚏和咳嗽以及低死亡率,可将猪流感与猪的其它上呼吸道疾病区别开。但在鉴别诊断时,需注意与猪气喘病相区分,二者症状容易混淆,猪气喘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和气喘,体温一般正常,而猪流感有明显的发热症状。实验室诊断可采集病猪的鼻拭子、咽拭子、肺脏等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核酸检测等,以明确诊断。
(三)猪流感的临床治疗策略
目前猪流感尚无特效疗法和有效疫苗,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预防。平时要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干燥、温暖,避免猪群受到风寒袭击。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消毒剂,每周消毒2 - 3次。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在饮水中可适当添加电解多维等,增强猪群的抵抗力。在发病期间,不得骚扰或移动病猪,以减少应激死亡。
一旦猪群发病,对已患病的猪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按疗程用药。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 + 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 + 强效阿莫西林,按每千克体重0.2 - 0.5毫升,混合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也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800克、强力霉素粉450克,混合均匀,连用7 - 10天;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补充营养和电解质。对于全群感染的情况,可用中药拌料喂服,中药方可选荆芥、金银花、大青叶、柴胡、葛根、黄苓、木通、板蓝根、甘草、干姜各25 - 50克(每头计、体重50千克左右) ,将药晒干,粉碎成细面,拌入料中喂服,如猪无食欲,可煎汤喂服,一般1剂即愈,必要时第2天再服1剂。还可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如选用板蓝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5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2天;30%安乃近注射液,按猪体重每千克用3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2天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