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德尔塔冠状病毒介绍: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也叫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 ),属于冠状病毒科,与PEDV、TGEV、PRCV(呼吸道冠状病毒)、PHEV(猪脑脊髓炎病毒)同科。2014年在美国俄亥俄州5个农场爆发,引起急性水样腹泻和严重的肠道病变,可造成40%哺乳仔猪死亡。2012年中国研究就有报道,临床报道可造成64-80%的哺乳仔猪死亡,高死亡率通常与PEDV、RV混合感染有关。据某研究机构流调,2019年腹泻样品PED阳性率约29.1%,PDCoV阳性率2.31%。相比PEDV,PDCoV在猪体的适应性和复制能力较PEDV弱,在猪群的传播能力较弱。5-21天仔猪感染后,1-3天表现呕吐和腹泻症状,主要病变在小肠,引起大量的小肠绒毛萎缩,造成消化吸收障碍而脱水。日龄越大对病毒的抵抗力越强。笔者结合自身的临床经历,整理了某规模猪场德尔塔冠状病毒案例。

二、某规模猪场德尔塔冠状病毒案例:

发病情况

某规模猪场,三条生产线, 2022年7月初一线开始陆续引种后备母猪4000头,引种期间陆续有腹泻,持续一个月,没有临床死淘损失,检测PEDV阴性。8月初二线和三线产房仔猪出生1-2天开始拉稀,日龄小脱水严重,10日龄以上哺乳仔猪能耐过。母猪厌食3-7天,无拉稀症状或一过性拉稀,无死亡。后备舍中大猪黄色稀粪,3-7天。产房仔猪解剖可见肠壁薄,拉稀两天小肠透明状,胃充满凝乳块,肝、脾、肺脏正常,肾脏针尖出血点。哺乳仔猪拉稀严重开始怀疑PED,多次送检都不能检测到PEDV。后开始排查其他可能的病原,拉稀粪便和肠道组织都能检测到高病毒含量的PDCoV,CT值15-25之间。部分样本能检测到轮状病毒。初步判定为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主要为PDCoV感染。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如下图:


防控措施

1)一线都是后备母猪,采取了群体反饲,再免疫灭活苗的方式。采集肠道病料,绞碎处理后,检测非瘟病毒、蓝耳病毒、猪瘟和伪狂犬病毒都是阴性,检测PDCoV的CT值10-15,按1:10比例反饲猪群。定位栏病料稀释后逐头饲喂,反饲后定位栏母猪拉稀比例低5%;保育猪采用过滤后饮水反饲的方式,保育舍35-60公斤,拉稀症状明显,拉稀比例64.5%。母猪拉稀比例低,可能跟引种后有过腹泻,且猪只日龄大抵抗力强有关。

2)二线和三线都是正常生产,腹泻已流行1个月,统计妊娠舍母猪厌食、腹泻比例超过50%,分娩仔猪腹泻日龄推迟,临床有好转故没有采取反饲措施,通过免疫灭活疫苗,并规范产房管理,做好防交叉操作。

3)规范产房管理,做好防交叉操作措施:

i. 做好分娩舍洗消工作,上猪前白化、彻底干燥。

ii. 调整人员分工,严禁串舍,新生单元由主管或技术员有经验的员工负责。

iii. 每个单元固定鞋子,并严禁饲养员上产床操作。

iv. 母猪分娩不接生,只撒干燥粉,三日龄内腹泻猪马上处死,每日下午下班前收走胎衣、死猪。

v. 停止寄养,阉割、免疫及保健等操作推迟到7日龄后,先处理健康栏,最后处理腹泻栏。一窝一手套,不用框抓仔猪,避免窝间交叉。

防控结果

如下图,出生7-14天开始拉稀的单元,损伤小很快恢复。出生0-4天开始拉稀的单元,死淘损失约40%-100%,平均死淘率约70%。表明大日龄仔猪有较高的抵抗力。小日龄损失主要跟生产节律不均衡,集中分娩,人员接生、保健操作交叉传播,低日龄仔猪脱水严重有关。

通过免疫灭活苗,规范生产管理流程,可明显看到哺乳仔猪死淘率下降。

三、案例总结:

1. 此案例是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主要病原为PDCoV。

2. 该腹泻案例,母猪厌食3-7天,个别腹泻,无伤亡;哺乳仔猪3天内死亡率可达100%,7天以上有一定抵抗力。8月产房仔猪整体损失约70%。表明PDCoV进入猪群,也会造成低日龄哺乳仔猪较高的死淘率。

3. 该病例产房仔猪损失较多,可能跟生产节律不均衡,同单元内仔猪日龄差别大,不同单元串舍交叉多等有关。

4. 通过疫苗免疫和规范产房管理和防交叉操作措施,4周内能够控制住产房仔猪腹泻。笔者临床观察PDCoV相比PEDV传播速度慢,致病力低,相对更好控制。

5. 该临床病例提示我们,猪德尔塔冠状病毒也能造成临床较大的损失,在引种时需要做好病原监测,有问题的猪群建议做好后备猪驯化和疫苗免疫。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