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猪场选址与建设

选址不当:猪场若建在低洼潮湿、通风不良或靠近污染源的地方,如化工厂、屠宰场、垃圾处理厂等,会导致猪舍内湿度大、空气污浊,滋生大量细菌和病毒,增加猪群感染疾病的风险。同时,噪音和异味等也会影响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猪舍设计不合理:猪舍空间过小,会使猪的活动受限,容易造成猪只之间的打斗和应激反应,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若猪舍没有合理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控制系统,会导致舍内环境恶劣,夏季闷热、冬季寒冷,不利于猪的健康生长。

饲料选择与管理失误

饲料质量差:使用劣质或变质的饲料,其中可能含有霉菌毒素、营养成分不足或不平衡等问题。长期喂食这样的饲料,会导致猪的免疫力下降,生长缓慢,容易感染疾病,甚至出现中毒现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饲料搭配不合理: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如果不能根据猪的体重、生长阶段和生产目的合理搭配饲料,如仔猪期蛋白质含量不足、育肥期能量饲料过多等,会导致猪生长发育不良,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增加。

饲料储存不当:饲料如果储存环境潮湿、温度过高或通风不良,容易发生霉变和结块。猪食用这样的饲料后,可能会引发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中毒死亡。

不重视疫病防控

疫苗接种不规范:不按照正确的疫苗接种程序和方法进行接种,如疫苗剂量不足、接种时间不当、接种途径错误等,会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猪群无法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容易感染相应的传染病。

卫生消毒不到位:猪场环境和猪舍内部如果不经常进行清洁和消毒,会使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大量滋生和繁殖。进出猪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如果不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很容易将外界的病原体带入猪场,引发疫病流行。

忽视日常健康管理:不注意观察猪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和粪便等情况,不能及时发现猪的疾病早期症状,导致病情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对于一些常见的猪病没有做好预防措施,如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一旦发生疫情,可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养殖密度过大

生长性能受影响:养殖密度过大,猪只活动空间狭小,会导致猪的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同时,猪只之间相互挤压、打斗,容易造成猪体损伤,影响猪肉品质。

疾病传播风险高: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下,猪只之间接触频繁,一旦有猪感染疾病,很容易迅速传播给其他猪只,增加疫病防控的难度,导致疫病大规模爆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滥用药物

药物残留问题:为了预防和治疗猪病,一些养猪人过度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猪肉中药物残留超标。这样的猪肉进入市场后,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同时也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可能会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

耐药性产生:长期大量使用药物,会使猪体内的细菌和病毒产生耐药性,当猪真正感染疾病时,原本有效的药物可能会失去作用,导致疾病难以控制,增加治疗成本和死亡率。

缺乏科学管理与记录

不关注猪群数据:不记录猪的存栏、出栏、饲料消耗、疾病发生等数据,就无法准确掌握猪群的生产情况和养殖效益,难以发现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无法为后续的养殖决策提供依据。

不学习新技术:养猪行业不断发展,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理念不断涌现。如果养猪人不关注行业动态,不学习和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如自动化养殖设备、精准饲养技术等,就会导致养殖效率低下,成本增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