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应激反应的细节性措施:1、加料:(1)首次使用料线加料声音较大,在使用料线前饮用维生素或Vc,使鸡群逐步适应绞龙或链条的声响。(2)加料要定时、定量,并在每天有一个固定时间净出料槽。(3)不同型号的饲料更换要进行过渡。过渡期3-5天。(4)首次使用料线应关灯加料,在控料后加料应关灯加料。2、饮水:在高温时间禁止控水,夏季控水时间尽量要短。饮水用药和饮水免疫在当天早晚低温时进行为好。3、扩群:(1)进行扩群操作前对将要扩群的区域做好提前加温,加水,加料等准备工作。(2)让鸡群自然的跑到扩群区域,严禁驱赶。4、关灯:(1)关灯时间要固定,每天定时开始关灯。(2)关灯黑暗的时间需延长,应逐渐进行,使鸡群有一个适应过程。(3)关灯刚开始可以先关掉一半的灯泡,然后全部关灯,有一个由亮逐步到暗的过程。5、带鸡消毒:第一次时间不宜过长,以后每次消毒逐步延长时间,让鸡群有个适应过程。带鸡消毒要有合理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太长,鸡群就不会有适应。6、声音应激:在鸡舍不准大声说话。如周围或生产中免不了会有噪音应激,则要提前做好适应性训练,通过人为地由弱变强地制造声音,让其逐渐适应。进入鸡场内的机动车辆禁止鸣笛。7、免疫应激:免疫应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是我们防控疾病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管控好免疫应激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免疫应激在前面我们已有提到,在此不再赘述。8、进入鸡舍着装要统一,穿着工作服进行作业,不要轻易改变衣服颜色,更不能穿着鲜红艳丽的衣服进入鸡舍。9、门窗要设有保护设施,防止鸟、鼠、狗、猫等闯入鸡舍造成应激。10、营养应激在生产中也常常发生,严格地说它属于生理性应激。如何保证饲料的全价,品质优良,对于提高鸡群的生产水平至关重要。应激的利用:有人说应激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也是不对的,是片面的,适当的应激能够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生产性能。所谓应激利用就是通过人为地制造应激,而达到提高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的目的。应激利用的方法很多,总结起来,我们经常使用的大体有如下几种:1、饥饿效应在养禽生产中,通过短时间减少饲料的数量、质量和饲喂次数,使家禽出现暂时的半饥饿或全饥饿现象,借以达到锻炼鸡群一旦发生断料应情况时能减轻应激的程度,同时能刺激机体增强免疫力,对过肥蛋鸡、种鸡减肥,调整鸡群生长速度,促使种鸡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发展,缩短换羽时间等目的,称为“饥饿效应”。半饥饿限饲,有计划有步骤地减少喂料量,能提高以后鸡群对饥饿应激的抵抗能力。蛋鸡的饥饿疗法对产蛋鸡温和型流感和非强度流感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饥饿法人工强制换羽,能刺激鸡群第二次性成熟获取第二次产蛋高峰。2、喜乐效应。通过人为地放音乐给鸡听,能锻炼鸡群对声音的应激反应,而且一些适宜的音乐会激发家禽的情志,激发家禽的“欣喜快乐”的情志活动,提高生产性能,也就是人们说的“喜乐效应”。苏格兰一科学家发现,给笼养鸡播放录像片《鱼的世界》,群鸡聚精会神地观看,结果变无精打彩为精神振奋,因生活枯燥导致的打斗大为减少。3、色调效应。用彩色食槽喂食能提高鸡的产蛋率。以色列科技人员发现,鸡喜欢绚丽多彩的颜色,给产蛋鸡用数种颜色相间的迷彩色食槽喂食,鸡心情振奋,食欲大增,能提高产蛋率(有报道能提高12%)。4、移情效应。鸡玩彩绳防止啄癖。5、愤怒效应和惊恐效应用人工方法使家禽产生适度“愤怒”和“惊恐”的情志活动,对提高生产性能有益,称为“愤怒效应”和“惊恐效应”。但过度的愤怒和惊恐效应会使鸡群免疫力下降。6、断喙。第一次在9-10日龄,第二次在10~12周龄,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断喙本身是一种应激,但相对于后期表现的啄癖来说,断喙造成的应激要比啄癖引起的危害小得多。可在断喙前3天开始在饲料中加入多维素和维生素K,防止应激严重和出血。断喙对节省饲料,提高成活率,减少啄癖有着确实的作用。 总而言之,有些应激特别是过度应激对养鸡生产和鸡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危及到鸡群的生命安全,应采取有效方法加以防止,尽量杜绝应激产生和减少应激对机体的危害程度。而适当通过应激利用对鸡体保持健康、抵抗某些疾病也有着一些有益作用。因此对养鸡生产来说,饲养管理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人为地避免应激发生,消除应激的危害,而且还可以通过利用应激使之成为增加体抗力和生产性能的手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