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问:中国加快采购巴西大豆,以减少对美国依赖,为何对大豆这么刚需?巴西大豆能完全平替美国大豆吗?
巴西大豆完全平替美国大豆很难办到
因为中国人越来越爱吃肉。
随着中国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加上人口规模庞大,让中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国,尤其是猪肉的消耗。
而豆粕,是大豆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畜禽饲料的主要蛋白质来源。在生猪养殖中,豆粕在饲料配方中的占比通常在15% - 20%左右,这导致我们对大豆的需求也不断攀升。
比如,2023年全国工业饲料产量达2.9亿吨,其中豆粕占比62%,按1吨豆粕消耗1.5吨大豆计算,仅饲料行业年需大豆超1.3亿吨。
但我国由于气候原因、耕地面积限制以及人口规模(口粮供应)等因素,本土大豆面临单产劣势、含油率低、压榨成本高等问题,导致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高达80%以上。
这就是我国对大豆这么刚需的原因。
那么巴西大豆能完全平替美国大豆么?
自从2018年贸易战之后,我们就着手多渠道进口大豆原料。
其中,从巴西进口最多,比如,2024年巴西向中国出口大豆约7465万吨、玉米约3781万吨 。
巴西大豆产量从2017年的1.14亿吨,飙升至2024年的1.69亿吨,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出口量从2017年的6800万吨,涨到了2024年的近1亿吨。
与此同时,美国大豆在华份额从2016年的40%降至2024年的18%,受到2025年关税战的影响,美国大豆占我国进口份额恐怕将跌至个位数(如果双方之间没有达成协议的话)。
从上述数据说明,巴西大豆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满足我国对于大豆的刚需。
但是,“完全平替”的话,很难办到,原因有三。
第一,物流瓶颈。巴西基础设施薄弱,港口装运效率低,运输成本相对美国也高上不少,可能限制出口增速。
第二,季节反差。南北半球种植周期差异导致巴西大豆集中上市期为3-9月,而美国大豆收获期为9-12月。单纯依赖巴西可能造成四季度至次年一季度的供应空窗期,进而导致大豆进口成本攀升。
第三,资本制约。南美是美国后花园,巴西大农场背后有很多是美资,同时,巴西的大豆产业链受国际资本控制,种子、农机等核心环节仍依赖跨国企业。即便我们从巴西进口大豆,也很难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
因此,“完全平替”确实有点难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