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炎是胸膜发生以纤维素沉着和胸腔积聚大量炎性渗出物为特征的一种炎性疾病。临床上以胸部疼痛、体温升高和胸部听诊出现摩擦音或拍水音为特征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病变的蔓延程度,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按渗出物的多少,可分为干性和湿性;按渗出物的性质,可分为浆液性、浆液一纤维素性、出血性、化脓性、化脓一腐败性等。
病因
1.原发性胸膜炎 少见,主要是胸膜腔内感染病原微生物,常见的有链球菌、巴氏杆菌、克雷伯氏菌等;受凉、剧烈运动、长途运输、外科手术、胸壁挫伤、穿透创、胸部食管穿孔以及肋骨骨折等均可引起本病。
2.继发性胸膜炎 较常见,常继发或伴发于传染病经过中,如巴氏杆菌病结核、鼻疽、流感、链球菌感染等,还见于卡他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坏疽性肺炎、创伤性网胃一心包炎等,常可引起胸膜炎。
主要症状和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⑴全身症状病初期,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体温升高,呈弛张热或不定热;呼吸迫促,多呈断续性呼吸和腹式呼吸,间或有弱痛咳,脉搏加快;站立时两肘外展,不愿活动,有的胸腹部及四肢皮下水肿。慢性病例,食欲减迟,消瘦,间歇性发热,呼吸困难,运动乏力,反复咳嗽。
(2)胸部检查
①胸壁触诊或叩诊,初期病畜常因疼痛而抗拒,并激发咳嗽。渗出期可于肩端水平线上下,发现水平浊音,并随体位而变动。叩诊液面上方呈鼓音。
②胸部听诊,随呼吸运动出现胸膜摩擦音,随着渗出液增多,摩擦音消失,出现拍水音。胸腔积液时,两心音均减弱。
③胸腔穿刺,当胸腔内积聚大量渗出液时,可流出多量黄色或红黄色液体,含大量纤维素,放置易于凝固。穿刺液有腐败臭味或脓汁时,病情恶化,为化脓坏死性胸膜炎。
病理剖检
(1)急性胸膜炎,胸膜明显充血、水肿和增厚,粗糙而干燥;胸膜面上附着一层黄白色的渗出物;在渗出期,胸膜腔有大量混浊液体,其中有纤维素碎片和凝块。渗出物色污秽并有恶臭。
(2)慢性胸膜炎,胸膜肥厚,壁层和脏层及与肺脏表面发生粘连。
治疗措施 加强护理,抗菌消炎,制止渗出,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和排除。
(1)加强护理 患畜应安置在通风良好、温暖的环境。给予易消化的富营养的草料,适当限制饮水。
(2)抗菌消炎 应用纯头孢或土霉素胸腔内注射,可收到良好效果,此外磺胺,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3)制止渗出,促进炎症产物吸收应用钙制剂、乌洛托品、水杨酸制剂等,可在动物胸壁涂擦10%樟脑酒精或松节油搽剂(松节油10份、氨剂100份)。强心、利尿剂是常采用的药物。
(4)当渗出液积聚过多而呼吸窘迫时,可进行胸腔穿刺排液,使病情暂时改善,并将抗生素直接注人胸腔。化脓性胸膜炎,在穿刺排出积液后,可用0.1%雷佛奴尔溶液、2%~4%硼酸溶液反复冲洗胸腔,然后直接注入抗生素。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平衡日粮,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防止胸部创伤,及时治疗原发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