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主要分为PCV1(非致病性)和PCV2(致病性强),其中PCV2引起的疾病最为常见,包括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等,对猪群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显著。以下是其典型症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一、主要临床症状

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高发阶段:6-12周龄仔猪(保育期至育肥前期)。

典型症状:①进行性消瘦:被毛粗乱,皮肤苍白,肌肉萎缩。  

         ② 呼吸困难:因间质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感染(如副猪嗜血杆菌)。  

         ③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大理石”状。  

         ④黄疸:部分猪只皮肤或眼结膜黄染(肝脏损伤)。  

         ⑤腹泻:伴随肠道功能紊乱,可能混合其他病原感染。

2.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高发阶段:12-20周龄育肥猪。  

典型症状:  

 ①皮肤病变:后躯、腹部出现不规则紫红色斑块或丘疹,后期结痂坏死

②肾脏损伤:肾脏肿大、表面点状出血,呈“麻雀蛋”样外观。  

③急性死亡:部分猪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

3其他关联疾病

繁殖障碍:母猪流产、死胎、弱仔增多(PCV2经胎盘传播)。  

肠炎型:腹泻、结肠水肿(与PCV2肠道感染相关)。

二、综合防控措施

1. 疫苗接种(核心措施)

疫苗类型:  PCV2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Cap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稳定。  

免疫程序:  

母猪:产前4-6周普免,每年2-3次,提高母源抗体水平。  

仔猪:2-3周龄首免,间隔3周加强免疫(根据疫苗说明)。  

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间隔3周。

2. 饲养管理优化

减少应激:  

断奶时避免混群、换料、温差过大等应激源。  

保证栏舍干燥,密度适中(保育猪≥0.3㎡/头)。  

营养支持:  

 提高饲料中维生素E(200-300 IU/kg)、硒(0.3-0.5ppm)增强免疫力。  

 添加β-葡聚糖、酵母提取物等免疫增强剂。

3. 生物安全与消毒

全进全出:批次间彻底清洗、消毒(推荐2%氢氧化钠或过硫酸氢钾复合物)。  

控制继发感染:  

预防细菌性疾病(如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断奶后使用阿莫西林(500g/t)、替米考星(200-400g/t)等药物脉冲给药。  

 定期驱虫(伊维菌素),减少免疫抑制因素。

4. 监测与淘汰

定期采样:对发病猪采集淋巴结、肺脏等组织进行PCR检测,确认PCV2感染。  

淘汰病弱猪:对严重消瘦、僵猪及时淘汰,减少病毒扩散。

三、注意事项

1. 混合感染警示:  

  PCV2常与蓝耳病(PRRS)、支原体等协同致病,需同步防控其他病毒。  

2. 避免过度免疫:  

  频繁接种疫苗可能加重免疫抑制,需严格遵循疫苗程序。  

3. 环境控制:  

  氨气浓度<20ppm,温度稳定(保育舍22-25℃),避免诱发呼吸道疾病。  

四、疫情处理

群体发病时:  

紧急全群接种疫苗(即使已感染,可减轻症状)。  

饮水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5%)缓解应激。  

使用替米考星/泰万菌素控制继发细菌感染。  

个体治疗:  

 对症状轻微猪注射干扰素(1-2次/周)+头孢类抗生素。  

 补充B族维生素促进食欲恢复。

通过疫苗免疫结合精细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圆环病毒病的发生率。若猪场反复出现PMWS或PDNS,需系统排查蓝耳病等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并优化整体生物安全体系。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