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育肥猪生长的环境因素
温度:
温度是对猪快速增重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过低过高都影响猪的饲料的消耗和增重。猪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只有极少的汗腺可以在热天进行调节,也只有极少的汗毛抵御冬季的寒冷。因此,猪舍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只有温度适宜,使猪感到舒服,才能获得高的生产性能。
在高温的情况下体热平衡破坏,体温升高、内分泌机能减弱,而体内氧化作用加强,造成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肝脏解毒作用减弱;此外,高温可导致心血管系统负担过重、衰竭,体温升高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重要器官蛋白质变性,则出现昏迷,最后衰竭而死。
过冷则会引起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抵抗力降低,引起呼吸器官病和肠炎、下痢等疾病,低温也是关节炎等疾病的环境诱因。因此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猪产生应激反应,导致不良后果。
猪群饲养适宜的温度范围,主要是取决于猪的品种、年龄、生理阶段、饲养条件等多种因素。如果初生仔猪一周内温度应当控制在32-35左右,以后每周降低2左右,保育猪舍的温度应当控制在22- 27,而肥育猪舍温度保持在17-20、产房的温度不能超过25。应根据猪的要求,做好冬季防寒、夏季降温工作。
我国农村传统养猪普遍存在的“一年养猪半年长”的现象,就是环境温度影响猪生长和增重的明显例证。
湿度:
湿度对猪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机体的体热调节来影响猪的生产力和健康,它是与温度、气流、辐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适宜的湿度下,湿度对猪的生产力和健康影响不大。
空气湿度过高使空气中带菌微粒沉降率提高从而降低了咳嗽和肺炎的发病率,而且高湿度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滋生,容易患疥癣、湿疹等疾病。另外高湿度会使饲料发霉、垫草发霉,造成损失。
当猪舍内空气湿度过低易引起皮肤和外露黏膜干裂,降低其防卫能力使呼吸道及皮肤病发病率高。当相对湿度由45%增高至95%时,猪的日增重就会下降6%~8%。在气温11~23,相对湿度50%~80%时,对猪的育肥效果最好。因此建议猪舍的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
饲养密度:
育肥猪大群饲养、同槽进食能提高食欲,促进生长,有效利用圈舍和设备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如分群不合理,又会因咬架、争食等而影响猪的增重。
分群时一般把来源相同、体重接近、强弱和气质基本一致的猪合群喂养。每群猪的头数不宜太多,要依圈舍面积和饲养密度而定。实践证明,15-60kg的生长育肥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0㎡,60kg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需1.0-1.2㎡,每2头育肥猪要有20~30厘米长的饲槽。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但具体数目可因不同环境条件而异,在我国北方,由于平均气温低且气候干燥,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南方的夏季气温较高,湿度大,则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通风换气:
集约化高密度饲养的生长育肥猪一年四季都需通风换气,通风可以排除猪舍中多余的水汽,降低舍内湿度,防止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同时可排除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有毒有害气体等,改善猪舍空气的卫生状况。
所以,猪舍在任何季节都需要通风,特别是冬季往往为防寒而关闭门窗,造成舍内潮湿和空气卫生状况恶化,必须注意适当通风,但是应当避免风直接吹向猪群以避免猪群感冒。在冬季通风和保温是一对矛盾,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满足温度供应的情况下,根据猪舍的湿度要求控制通风量。猪舍内气流以0.1-0.2m/s为宜,最大不要超过0.25m/s。采用水泡粪工艺的猪舍就需要根据气温变化来调节粪沟风机的通风量,从而保持猪舍内部良好的空气。
光照:
适宜的太阳光能加强机体组织的代谢过程,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然而过强的光照会引起猪的兴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甲状腺的分泌,提高代谢率,影响增重和饲料转化率。
夏季照射时间过长对使猪发生日射病。强光对猪体脂肪的沉积有减慢作用,暗光可使猪体脂肪沉积加快。所以育肥猪舍内的光照可以暗淡些,只要便于猪采食和饲养管理即可,使猪得到充分休息。
噪音:
猪舍的噪音来自于外界传入,舍内机械和猪只争斗等方面。噪音会使猪的活动量增加而影响增重,还会引起猪的惊恐,降低食欲。
因此,要尽量避免突发性的噪音,噪音强度以不超过85dB为宜。而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兴奋神经,刺激食欲,提高代谢机能,就像人听音乐心情舒畅一样。有条件的猪场可以适当的放些轻音乐,对猪的生长是有利的。
尘埃与微生物:
猪舍内尘埃是微生物的载体,通风不良或经常不透阳光,尘埃更能促进各种微生物的繁殖。
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可达100万个。有黄曲霉菌、青霉菌、毛霉菌、腐生菌、球菌、霉菌芽孢和放线菌等。如不及时清除污物,避免尘埃飞扬,保持猪舍合理的通风换气和定期消毒,势必引起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
蚊虫的影响:
夏季蚊虫较多,如果受到蚊蝇的骚扰和叮咬,生猪会躁动不安,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率。
并且蚊虫常常是一些病毒的传播媒介,可以带进和传出病原体引起生猪发病。所以在夏季
养猪场必须要做好驱蚊避虫的工作。
有害气体的影响:
猪舍中有害气体主要指猪呼吸、粪尿、饲料垫草腐败分解产生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有害气体。
1.氨气对猪的影响 猪舍内氨气浓度每立方米不能超过20-30毫升。如果超过100毫升,猪日增重减少10%。饲料利用率降低18%。如果超过400-500毫升,会引起粘膜出血,发生结膜炎、呼吸道炎症。还会引起坏死性支气管炎、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甚至死亡。
2.硫化氢的影响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强毒性神经中毒剂,有强烈的刺激性。猪舍内每立方米空气含量超过550毫升时,可以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猪窒息而死。猪舍内硫化氢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不宜超过10毫升。
3.二氧化碳的影响 猪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不能超过4%。否则就会造成舍内缺氧,使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影响增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