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轻视它,却依赖它

你们享用它,却鲜少了解它

它平凡如土,却撑起文明的基石

它默默无言,却刻入华夏的血脉

它就是——猪

中华文明中不可替代的“第一团宠”

当晨曦点亮神州

它的图腾爬上窗花春联

它的血肉化作万家炊烟

我们浸泡在猪的符号与实体中

却从未真正凝视这个撑起文明的生物

此刻让我们屏气凝神、静心思考一下

猪牲对于我生有何等意义


源起


偶蹄目猪科(Suidae)

猪类祖先出现在约25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新世时期

起源于欧亚大陆

逐渐演化以适应环境

现代野猪(学名Sus scrofa)是家猪的直系祖先

现代野猪

一身肌肉虬结的庞大身躯

獠牙外露如弯刀

铁蹄踏碎丛林寂静

成年雄性重逾300公斤

既是生态链中的狂暴清道夫

也是人类文明边缘最危险的荒野重甲战车

面对如此巨物

人类老祖宗岿然不退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

“他莽任他莽,圈栏固如冈”

远古时代的一个清晨,面对被围困住还浑然不觉的野猪群

我们听到一句似曾相识的话“还吃,收你们来了 !”

当野猪提供的蛋白质超过人类的当前需求

声势浩大的人猪互动便开启了

驯养时代来临!

驯养


10000年前近东(土耳其、伊拉克一带)

土耳其恰约努遗址(Çayönü)首现圈养猪骨

新月沃土初掌肉食命脉

8000年前长江流域

中国贾湖遗存野猪獠牙缩短

预示着驯养达成

东亚先民铸就"六畜"基业

驯化历程呈现东西方文明不同路径

近东侧重稳定肉源控制

东亚强调繁殖效率提升


当新石器时代的猎人将野猪幼崽圈入木栅

一场改写文明进程的驯化史诗就此展开

人类用阉割术镇压野猪的野性

用选育法将300公斤巨兽压缩成滚圆肉墩

前躯占比缩小40%

獠牙退化为无害乳突

漫长岁月雕琢,“荒野巨兽”逐渐蜕变

敦实后躯占比达70%

妥妥进化为的蛋白和脂肪“容器”

现代家猪开始闪亮登场...

文明烙印


猪“豕(shǐ)”也

猪吞食厨余反哺人类以蛋白质

甲骨文“豕(shǐ)”字以隆腹垂尾造型定格这场交易

商王武丁卜辞中

“燎祭三豕”的烟柱直通天庭

猪魂成联通人神的货币

(shǐ)

甲骨文"豕" 突显獠牙与鼓腹

金文去獠增尾

篆书线条规整

至楷书终成无攻击性的憨态符号

无豕不成家

家 = 宀 + 豕

屋顶下有猪方为家,无豕不成家

半坡遗址猪圈遗迹与住房仅隔2米

人畜共居模式铸就华夏定居文明根基


汉代《氾胜之书》载“圈豕积粪肥田”

人畜排泄物循环利用

猪圈成为最早的生态农业车间

这种方式在小农经济社会流传久远

甚至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也很常见

时代在变迁,人们观念也在改变

出于对卫生状况的担忧

猪圈逐渐脱离旱厕而独立存在


豕(shǐ)䐁(zhuó)豬→猪(zhū)文字演化史


《说文解字》释“䐁”为“豕而三毛丛居者”

特指阉割后的肉猪

《礼记》载:“豕曰刚鬣,豚曰腯肥”

意思是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

而阉割后的猪则长得膘肥臀满,叫“豚”

体现人类对猪的生理干预(如去势术)

标志着从野生到驯化的转变


然而,另外一种释义:“䐁”为母猪带的小猪

猪子曰豚——《孔丛子·小尔雅·广兽》@汉代孔鲋编

猪之子谓之豚——《方言·第八》@西汉扬雄

豬”是“猪”的异体字

"豬"左为“豕”形旁

右为“者”声旁(“者”本义为烹煮)

强调猪作为肉食来源的功能

《说文解字》正式收录此字,标志其成为通用名称

隶书将篆文的“豕”旁线条规整

唐代《干禄字书》确立“豬”为正体

宋代后“犬”旁替代“豕”旁

形成现代简体“猪”

从獠牙狰狞的“豕”到憨态可掬的“猪”

一部字形演变史,半卷华夏驯化书

每个笔划转折处

都藏着先民与猪博弈八千年的生存智慧


猪的文明辩证法

——历史地位充满矛盾


1)神圣与世俗的交织

红山文化玉猪龙象征神权

商王武丁卜辞“燎百豕”祭天

周天子“太牢”必用黑毛猪

然而,“太牢”祭祀(牛、羊、猪)中

猪地位最低

天子祭天用全牛,诸侯用羊,猪多用于民间社祭

2)六畜首尾之争

宋《三字经》“马牛羊,鸡犬豕”

将猪列为六畜之末

可能因其“不洁”形象

与贵族饮食偏好(牛羊肉)相悖

据记载,唐代宫廷年耗羊肉超40万斤,猪肉仅4000斤

而牛作为役用,宰活牛违法,即使宫廷也不能破例

羊上得了贵族宴席,而猪流落为庶民之用

然而,北魏时期民间实业指导手册《齐民要术》指出

“猪为天下畜首”

这个矛盾反映出当时社会贵族阶层的“嫌贫爱富”的心态

牛羊繁殖力弱数量少,耕牛役用屠宰违法

物以稀为贵,所以它们被贵族誉为上品

而猪食杂、残羹冷炙皆可,甚至与旱厕一起养,受贵人嫌弃

猪繁殖力强,宜肥育,养殖效率远强于牛羊,获布衣阶层青睐

而且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

先民愈加重视猪粪提供的肥料

西汉农学著作《氾胜之书》就提到“溷中熟粪”

指的是猪圈中猪粪尿、人粪尿和其他物质充分混合腐熟了的肥料

猪粪含氮量比牛粪高20%

成为维持地力的关键

形成“猪-粮共生”生态循环“

这可能也是“接地气”的《齐民要术》

将猪评为六畜之首的原因

3)逆袭:我命由我不由天

北宋:被贬黄州的苏轼写下《猪肉颂》

以“慢着火,少著水”的炖肉法改造廉价猪肉

赋予“东坡肉”文化意涵

虽未撼动羊肉地位

却埋下逆袭火种

“东坡肉”美拉德反应成就红烧美学

宋代市井已现猪肉消费端倪

《东京梦华录》记载

“唯民间所宰猪

须从此入京

每日至晚

每群万头者“

尽管孙思邈指出猪肉“闭血脉、弱筋骨”

李时珍等也认为猪肉有毒

但众多士大夫背书消解医学贬斥“猪肉有毒”谬论

辣椒、八角等作物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

彻底掩盖猪肉腥臊

至明清代猪肉已经成为国人主要肉食

逐渐被王公贵族接受

《明会典》记载

御膳房光禄寺每年所用牲口

猪的数量超过羊75%(18900头 vs 10750只)

明清帝王偏好

朱元璋的早膳菜单有两道菜肴跟猪有关

猪肉炒黄菜和蒸猪蹄肚

正德皇帝朱厚照因姓“朱”属“猪”

发布禁“猪”令

但因自己爱吃,加之祭典无牲可用

最终被迫解禁

反助推猪肉话题热度

《明宫史》记载

皇家过年的食谱有

烧猪肉、猪灌肠、猪臂肉、猪肉包子等

猪肉烹饪技术渐趋成熟

当紫禁城的祭坛飘起猪肉香

一个民族的口腹信仰就此改写

满族入关带火的不仅是八旗

还有数亿中国人至今啃的猪蹄

他们将东北山林狩猎传统注入中原礼制

坤宁宫祭天必用黑毛肥猪

活猪直入紫禁城

仪式化屠宰让猪肉登上神坛C位

乾隆除夕宴猪肉消耗90斤

超羊肉3倍、鹿肉6倍

御厨挥刀如笔在猪身上书写“万邦来朝”的饮食霸权

而满汉全席的扛把子“烤乳猪”

北京“天福号”酱肘子

苏州陆稿荐酱汁肉

从宫廷到民间猪业磅礴发展

至此,猪牲逆袭成功

地位超过其他牲畜

文化隐喻:肮脏与神圣的悖论

尽管猪的地位已经很高

但人们更重视它们肉身带来的实惠与满足

文化视角下评价褒贬不一

褒———

从商场金猪雕塑到农村灶神年画

从“猪事如意”到猪生肖特展

猪的符号以磅礴之势完成对中国公共空间的温柔占领

“猪猪女孩”成自嘲式励志标签

“小猪佩奇”手表成城乡亚文化接头暗号

“金猪储蓄罐”寄托了多少孩童的美好愿望

中性贬———

《西游记》猪八戒集贪吃好色与忠诚憨厚于一身

恰似农耕文明对物质依赖与道德自省的矛盾投射

鲁迅笔下“闰土家的猪”则象征乡土中国的沉重

民间“猪狗不如”成终极侮辱

伊斯兰教视猪为“不洁”

欧洲中世纪猪象征贪婪(《七宗罪》)

然而

这头动物从未改变

却在神圣与污秽的标签间撕裂

变的只是人类丈量它的尺子

从獠牙到粉蹄,从祭坛到餐桌

写满人性的贪婪、矛盾与智慧

一口肉的文明张力

从苏轼黄州灶头的“价贱如土”

到乾隆宴席的“十万猪首”

猪肉的逆袭绝非偶然

它是农耕文明对游牧饮食霸权的反扑

是市井智慧对士大夫审美的重构

更是生态压力下华夏先民最务实的生存选择

猪霸天下

现代中国猪业奇迹


1949-200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中国成立后

养猪业获得大发展

1959年毛主席提倡

“大养特养其猪....."

并且赞同其他同志提出的“猪为”六畜之首...."

人民日报连续刊文号召大家养猪

全国人民的养猪热情高涨

1950-60年代通过奖励工分粮食

鼓励农户养猪

包括养猪业在内的畜牧业获得空前发展

猪粮安天下成农人的行动指南

然而,当时物资仍旧十分匮乏

“凭票购物”——物资实行供销社配给制

彼时猪油珍贵甚于猪肉

“猪油拌饭”至今仍是老一辈的“味觉记忆”

于是有了““猪油擦嘴”这一经典相声的包袱

虚伪的人偷偷用猪油涂抹嘴唇

伪装成刚吃过荤腥的富足模样

这揭露了物质匮乏与面子文化的冲突

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前20多年中国生产的猪牛羊肉由339万吨增长至865万吨

人均占有量从5.9公斤增长至9公斤

缓慢增长

改革开发后30年,猪牛羊肉产量猛增

2008年已达5337万吨,人均在40.3公斤

人均肉类占有量从“不足温饱”到“基本满足

标志中国从“吃肉难”迈向“吃肉自由”

而这些肉类,猪肉占比是最高的

国家统计局 系列报告之十一(2009/09/18 )指出

“在2008年肉类总产量中

猪肉所占比重为63.5%

比1985年下降22.4个百分点”

看来猪肉占比

1958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5.9%

续写中国养猪业15年的狂飙史(2009-2024)

——从“猪周期”魔咒到跌入谷底后涅槃重生的大变局


2009-2018:野蛮生长的黄金十年

产量狂飙:猪肉产量从4933万吨(2009)冲至高峰5821万吨(2014)

数量碾压:出栏猪头数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

散户狂欢:2600万小农户占据70%产能

黑金时代:借助养猪产能不断扩大以及散养户为主的格局

猪料厂、猪动保等相关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暗藏危机:MSY(每头母猪年产肉猪)卡在16头,

比丹麦低40%;饲料转化率偏低(3.2:1),总体效能落后

猪周期频现:持续3-4年,赔钱赚钱交替出现

这跟猪价波动一些散户投机进出有关

2019-2020:非洲猪瘟的至暗时刻

数据雪崩:存栏量从4.28亿头(2018)断崖跌至3.10亿头(2019)

猪价飙至50元/公斤,许多中产望“排骨”而兴叹

行业血洗:中小猪场锐减,数百万散户含泪退场

凛冬已至:猪产业链相关企业(尤其是饲料和动保企业)陷入经营困难

破产潮袭来

冰火两重天:多数猪企损失惨重

然而,少数头部猪企凭借资本、防控管理和技术先进性

攫取超额利润实现野蛮生长

彼时,牧原集团脱颖而出

规模、实体效益和股票估值一路狂飙

股民也获利颇丰,亲切的称其为“猪中茅台”

资本贪婪:非洲猪瘟风险仍旧存在,

但超级暴利催生养猪“钞能力”竞赛

行业资本疯狂扩张

地产、互联网和煤炭老板也扛着钞票冲进不熟悉的赛道

他们妄想踩着倒掉的中小猪场“尸骸”扶摇直上

填补产能空白获取超额利润


“这次猪真站在风口上了,它会起飞吗?”

没想到

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

还有一众被风口撕碎的赌徒

2021-2024  散户黄昏与资本狂欢

助推中国猪业迈向最强养猪军团

血色崩盘:猪周期+瘟疫的双杀镰刀

2021年非洲猪瘟仍肆虐

但资本加持下养猪产能暴涨

海量的库存猪肉

叠加人们吃肉习惯(转向牛羊和禽肉)变化

猪价暴跌至10元/公斤,

昔日“金猪”变“烫手山芋”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小散户被双重暴击,多数黯然离场

跨行业进入的其他资本,也铩羽而归

头部猪企喜忧掺半

有的损失惨重

资不抵债,走上破产重组之路

有的风光无两

趁机野蛮扩张

当最后一头猪被拖出圈舍

他蹲在空荡荡的砖墙边抽完了半包红塔山

远处规模化养殖场的探照灯刺破夜空

像巨型怪兽的血色瞳孔

手机突然震动

是儿子从电子厂发来微信:

“爸,厂里招搬运工,包吃住月薪3800。”

他盯着“养猪能手”的锦旗发了会儿呆,

回复道:“中,明天买票。”

这不是一个人的退场,是一个时代的剪影

不要资本牌桌!

要农人灶火不熄的饭碗

然而,事与愿违

非瘟与猪周期的双刃剑

斩断小散生计的绳索

却淬出钢铁军团的重甲

头部猪企逆势崛起

MSY突破20头大关,料肉比压至2.6:1

少数猪企出圈,养殖效率赶超国际水平

纸短情长的哀怨代替不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大变局已无法避免。。。

非洲猪瘟肆虐又如何

两年低谷,强势重生!

这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这分明是妥妥打不死的小强

2021-2024年存栏量稳居疫前高位

2023年猪肉产量反超疫情前的2018年390万吨

但包括牛羊肉的总产肉量激增更多,超出1100万吨

盛宴之下暗藏变局——

猪肉占比从62.7%(2018年)滑落至59.4%(2023年)

中国虽坐拥全球50%猪肉江山

可这场无声的餐桌革命

正用牛羊肉的醇香、鸡胸的低脂、海鲜的淡甜

叠加出生人口的减少

改写十四亿人的饮食基因

当百年"无猪肉不欢"传统松动

这头东方巨猪面临的

是比瘟疫更残酷的——

舌尖上的背叛

和预期消费群体的持续减少

2024年中国猪业光景更加反映出这种现实


官媒《中国经济网》指出

(源自@魏锋华:2024年农业经济形势稳中向好)

“生猪出栏有所下降

牛羊禽生产总体稳定“

2024年生猪出栏量、猪肉产量

年底肥猪存栏量以及母猪存栏量

4个指标全部降低

“猪老大”地位开始动摇

2024以后的中国猪业


1)大变局渐成势

TOP20猪企市占率有望突破50%

规模化猪场占比保持稳定

有一定特色的家庭猪场仍有一定规模

而散户占比越来越少

由于业务难以开展,猪饲料厂转型长短期养猪渐成趋势

2)大数据和AI智能催生的极限成本搏杀

如同其他行业一样

头部猪场必将走入数字化、AI智能化过程

他们将完成从“粪土里刨食”到“数据中榨金”的终极跨越

通过对所有生产要素大数据的精准收集

终将构建基于个性化猪场软硬件条件的大模型

决策系统不再是人,而是AI智能的算法


AI智能终端疫病巡检

通过红外热成像+声纹分析

在猪咳嗽第一声的10秒内锁定病源

结合各生产要素微量变化以及相关诊疗案例的回溯性分析

30分钟给出完善解决方案

饲料、动保、育种、环控、防疫各个关键环节都会被精准把控


未来已来:这不是取代,而是进化

当具身智能AI机器人在凌晨三点为待产母猪接生

当算法比老农更懂猪的喜怒哀乐

这场变革撕碎的不仅是旧生产方式

更是对“养猪”概念的彻底重构

终极算法结合智能终端

必然会压榨出全系统中的“最后一滴油”

3)上下游产业链的“通吃”布局

养猪巨头已经涉足上下游产业链:

粮食收储

生物发酵造原料

合成生物学造核心营养素

AI智能解决方案

核心育种

生猪屠宰以及深加工

养猪业存量竞争日益严峻的情况下

这种趋势会越演越烈

巨头们从整个产业链掘金

而中小猪场只能赚养猪的薄利

4)夹缝中的猪企在存量厮杀下的品质突围战

猪肉消费减弱

存量竞争

猪业巨擘构建多重壁垒

中小养猪场如何抉择

跟学照做没错

但永远是在后面追赶

不必气馁,巨头也有弱点

先进算法+智能机甲+资本意志带来的极限成本

经常造成肉品质降低

某大集团山东出栏的猪就曾因肉品质太差而被屠宰场拒收

所以,高品质猪肉是避免内卷式竞争的一条捷径

但要靠时间和口碑积累

更重要是要有差异化的好口感

必须构建营养技术和饲养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近年来,黑猪土猪产业快速发展

这是换赛道竞争的正确之路

尽管品种也很重要

但当前杂交黑猪仅皮毛显色

按传统饲喂方式其品质提高有限

肌内脂肪和血红蛋白含量

不及之前散养的老土猪

风味物质缺失

致“黑皮白芯”(与白猪杂交)

或“黑皮红芯”(与红杜洛克杂交)质疑不断


“土味营销”撞上科技短板

会发酵成一场舌尖上的信任危机

不管黑猪白猪,抓住客户就是好猪

当消费者用舌尖审判

当科技必须回答风味的终极拷问

用技术复活记忆中的肉香才是正道

而无关猪的毛是黑色、白色还是花色

从凭票吃肉的匮乏年代

到AI养猪登顶全球50%产量

中国猪业七十五年逆袭史:

领袖一纸令点燃燎原火

非瘟屠刀下散户退场

资本与算法重塑万亿帝国

如今黑科技榨干成本

土猪博弈唤醒舌尖革命

半世纪狂飙

写就东方养猪文明的涅槃史诗!

5)再寻破局之路:钢铁集中营 VS 人文关怀

经济跃升催生双重觉醒——

既要雪花纹里藏着的舌尖奢享

也要养殖场中闪烁的动物伦理微光

大集团以算法为鞭

在钢铁牢笼中实施「时空暴政」

甚至用楼房猪舍压缩生存维度


但另一条赛道正在展开:

欧洲「福利养猪」模式重构价值标准——

圈舍垫草替代水泥地板

集中散养替代限位栏

丰容玩具激活猪只心智发育

并且按生物自然规律组织生产


对中小企业而言

福利养殖正蜕变为「社交货币」

抖音直播、小红书种草、微信公众号背书

精准收割中产阶层的同理心税

当工业化养殖巨轮难以调头

这场带着人文气息的温柔革命

或许也是中小企业弯道超车的密码

6)盛名之下难掩种源之困

中国占据全球生猪养殖半壁江山

但深陷同质化竞争泥潭

正如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剖析的产业规律:

美国主导了互联网行业从0到1的原始创新

中国则擅长将成熟技术推向1到10的规模化应用

这种模式在养猪行业同样成立

种源长期依赖进口导致本土育种停滞

当前市场95%商品猪均为外来"洋三元"血统或其衍生


本土猪种沦为基因库里的活体标本

存在明显商业化短板:生长周期长、料肉比偏高、胴体产出率低

而市面标榜的"优质黑猪"多为中外混血品种

头部养殖企业虽已布局基因赛道

但种源自主可控体系仍未破局

亟待将累积资本注入本土种猪研发

实现种业核心技术的原始突破终

解决种源"卡脖子"的产业困局


最新的消息是牧原集团拟投资60亿元打造育种超健康平台

力求做到种猪不再依赖外国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期待成功!

告别内卷

中国猪业匠人的破局之战


如今中国科技井喷式爆发

电动汽车、智能机器人、六代战机、deepseek大模型傲视群雄

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文创产品风靡世界

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之日可待

畜牧人也在砥砺前行寻求突破

希望在该领域作出世界级的成果

以配得上祖国的伟大


1)无抗2.0——全程无抗

当人类中医大师跨界来解决畜禽健康

算法与东方古老中医智慧结合

无抗养殖的「中国方案」正改写全球标准

2)致命菌毒终极之战

肆虐全球的"黑死神"非洲猪瘟

终遇中国式破局——

有团队正利用黏膜免疫技术

阻断感染源

攻毒实验实现零病毒血症

立志为非洲猪瘟成功防控提供有效方案


另一战场,蓝耳病毒遭遇精准剿灭

科学家7天成功使阳性猪群转阴

配合高效疫苗

生产出洁净可食内脏

无病灶粉嫩猪肺纤毫毕现

这场病菌毒暗战中的精准爆破

正以中国标准重塑全球猪肉品安全边界

3)科研势能转化论:廿年积淀缔造肉质革命


当顶级学者日均消化2篇前沿文献

20年研读超万篇海量论文

辅以15年实证研究与10年自营猪场数据沉淀

厚积薄发的科研势能终转化为突破性解决方案


A.「深山老林」:跨学科融合的味觉奇迹

中医"通三焦补气血"理论与现代活性营养矩阵深度互作

在出栏前30天启动肉质重塑程序

我们看到

血红蛋白浓度提升,缔造深红肉色

后腿肌纤维直径缩减,瘦而不柴媲美“深山老林”散养土猪

B.「雪花猪肉」:非遗传的脂肪美学

突破品种桎梏

通过活营养矩阵结合古老的中国智慧方案精准调控

达到标准出栏体重

洋三元和杂交黑猪肌内脂肪均可突破7%

而且不依赖于品种

不限地域和饲养条件

将饲养期延长或者将功能包加量

雪花肉比例和肌内脂肪含量会持续提升

这项非遗传育种造就雪花纹理的路径

正重新定义优质猪肉的生产逻辑

猪之赞歌

牺牲自我贡献全部


国家安全肉盾,蛋白和脂肪的优质来源

这是大家一贯的认知

而在其他领域

猪也默默地贡献着自己:

猪皮制革

猪鬃做刷

猪毛裂解后作饲料

猪血提血红蛋白

猪骨熬明胶

猪胰脏产胰岛素

猪粪作肥料或者发酵生产沼气

猪猪常被“善意”蒙蔽

献出皮肤供人们绘画

并非为它们披上华服

而是暗藏商业玄机

这“无缘无故的好

实为觊觎它们的肉身

尤其那一身皮

是奢侈品牌包包的顶级原料

猪器官移植的“生命礼赞”

憨厚的猪猪被披上“医学圣衣

献出心脏肾脏

并非为它们谱写永生赞歌

而是暗藏续命玄机

这“拯救人命的冠冕”

征用的却是猪的脏器

尤其基因编辑的肉身

是破解器官荒的终极密钥

而憨厚的小型猪被选中

因为有与人“基因相似的美誉”

尤其90%同源的肉身

是完美的医学和药学实验样本

是替代天价实验猴的廉价平替

你以为被吃干抹净就是终点?

不,这只是序章——

被圈养、被实验、被端上餐桌后

同伴还要戴上粉色蝴蝶结

用圆滚滚的身躯治愈人类的孤独

从祭坛到宠物店

猪的终极宿命

是做人类永不枯竭的情绪电池

它曾是祭坛上的通灵图腾

终成舌尖上的烟火史诗

八千年驯化路

写满文明与荒野的博弈

承载着生存智慧与人性悖论

从甲骨文里的獠牙图腾到AI算法中的数据洪流

猪用血肉之躯筑起华夏文明的蛋白质长城

而今

当科技重塑养殖版图

当土猪逆袭唤醒味觉乡愁

我们方悟——猪的进化史

何尝不是一部民族生存美学的微观镜像?

未来已至

这头穿梭于算法与人文缝隙间的生灵

仍将以滚烫的肉身与冰冷的代码共舞

续写中华文明最接地气的传奇!

【版权声明】来源:One  Health-理性农业。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