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舍是猪场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确保母猪和新生仔猪的健康对提高生产效益至关重要。以下是分娩舍猪群巡查与治疗的规范化操作指南,供参考:

一、日常巡查要点

1.巡查频率

2小时巡查一次(重点观察分娩期母猪)

夜间至少安排1次专人巡查(使用弱光避免应激)

2.母猪观察

行为监测:是否烦躁不安(难产迹象)、呼吸急促(发热或感染)、乳房红肿(乳房炎)

采食与排泄:产后24小时内是否恢复采食,粪便是否干结或腹泻

恶露排出:产后3天内恶露颜色(正常为淡红色,若呈暗红/脓性需警惕子宫炎)

3.仔猪观察

活力:是否主动吸乳(弱仔需人工辅助)

脐带与关节:脐带是否干燥无渗出,关节是否肿胀(链球菌感染风险)

腹泻情况:肛门周围是否粘附粪便(区分黄痢、白痢或球虫病)

4.环境检查

温度:产床局部保温区32-35℃(仔猪),整体舍温22-25

通风:避免氨气浓度>15ppm(可用手持检测仪监测)

卫生:产床是否残留胎衣、死胎,及时清理

二、常见疾病处理方案

(一)母猪问题

1. 产后无乳/少乳(MMA综合征)

处理:

肌注氯前列烯醇(0.2mg)促进泌乳

输液补充能量(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

热敷按摩乳房,人工辅助仔猪吮吸

2. 子宫内膜炎

症状:体温>39.5℃,恶露恶臭

治疗:

宫腔冲洗:0.1%高锰酸钾溶液或聚维酮碘

肌注头孢噻呋(5mg/kg)连用3

3. 便秘

处理:

饲料添加硫酸镁(1-2%比例)或液体石蜡灌服

增加青绿饲料投喂(如南瓜、苜蓿草)

(二)仔猪问题

1. 新生仔猪腹泻

黄痢(大肠杆菌):口服庆大霉素(4IU/头)+ 腹腔补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

球虫病:托曲珠利(20mg/kg)混悬液口服

环境控制:保温区湿度需<70%

2. 关节肿胀/跛行

链球菌感染:肌注阿莫西林(10mg/kg+地塞米松(0.1mg/kg

外伤处理:碘伏消毒后喷洒创伤粉

3. 弱仔管理

人工饲喂初乳(每头至少摄入200ml

补充右旋糖酐铁(1-2ml/头,3日龄注射)

三、关键操作规范

1. 治疗原则

优先隔离:病猪转移至独立护理栏,工具专用

精准用药:根据体重计算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

记录追踪:建立病历卡(记录用药时间、症状变化)

2. 死胎与胎衣处理

穿戴手套收集胎衣/死胎,焚烧或深埋(深度>2米)

污染区域用2%火碱溶液彻底消毒

3. 应急情况处理

难产:戴长臂手套探查产道,矫正胎位后注射缩宫素(20IU

假死仔猪:倒提拍背+人工呼吸(频率20/分钟)

四、预防措施

免疫程序:母猪产前4周接种大肠杆菌(K88/K99)、流行性腹泻疫苗

环境管理:每周2次带猪消毒(交替使用戊二醛、过硫酸氢钾)

营养调控:产前7天添加膳食纤维(如麦麸),减少便秘风险

注意事项

1. 接触病猪后需更换工作服,避免交叉感染

2. 治疗时注意人畜安全(保定母猪时使用限位栏)

3. 定期检测饮水质量(大肠杆菌群<100CFU/100ml

通过系统化巡查与科学干预,可显著降低分娩舍死亡率(目标<5%)。建议与驻场兽医每周复盘病例,优化防控方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