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 是猪的一种重要疾病,会导致猪死亡率升高,同时由于繁殖性能下降,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PRRSV) 是该病的病原体。该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妊娠后期母猪的生殖能力丧失、大量虚弱的活产仔猪、肺炎、生长性能下降以及生长猪的死亡率增加。来自美国密尼苏达大学的Sagar M. Goyal 教授及其团队在Veterinary Sciences 期刊发表了文章,综述了PRRSV在离体环境中的存活研究进展,并强调了不同环境条件对病毒传播的影响。

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种突发疾病影响了美国中西部的养猪业。几乎同时,德国也爆发了类似的疾病。1991年,荷兰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分离出一种RNA病毒,证实了科赫法则。不久之后,美国分离出了一种类似的病毒,随后加拿大和其他国家也相继分离出了类似的病毒。1992年,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研究人员讨论了有关这种疾病的最新知识,并将其正式命名为PRRS。

Goyal教授及其团队研究了PRRSV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使用PRRSV感染仔猪,收集组织和血清样本,并在细胞培养中分离病毒。研究结果显示,在4°C和−20°C条件下储存72小时后,85%的样本仍呈阳性。除在25°C下储存72小时的血清样本外,所有血清样本均含有活病毒。
动物饲料可能成为PRRSV的传播载体。研究人员将每种饲料成分的样品 (5 g/样品) 接种100 µL三种病毒的混合物,包括PRRSV SD 1-7-4、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和塞内卡病毒A (SVA)。环境条件的平均温度范围为4°C至10°C,平均相对湿度为26%至91%。37天后,在有机和传统豆粕中检测到了存活的PRRSV。进一步测试了延长饲料储存时间对病毒存活率的影响,这些饲料箱还通过半挂卡车在美国不同州运输了23天。在两箱有机和传统豆粕中均检测到了PRRSV RNA。在接种阳性饲料样本的猪的口腔液体中证实了PRRSV感染。然而,在传统饲料样本中未检测到PRRSV RNA,且以自然方式饲喂该饲料的猪未被感染。
养猪业从业人员也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媒介。研究表明,人类在与受感染的猪直接接触后,能够携带病毒长达48小时,但无法将其传播给易感猪。
在从加工厂获得的包装猪肉样本中,未检测到PRRSV RNA,也未分离出病毒,这表明病毒不太可能通过猪肉传播。
温度是影响PRRSV在不同环境中存活的重要因素。PRRSV VR-2332在37°C下孵育12小时后,病毒滴度降低了50%。在37°C下48小时和56°C下45分钟后,病毒完全失活。然而,病毒滴度在4°C和−70°C下分别稳定1个月和4个月。

目前,评估PRRSV在离体环境中持久性的研究较为有限。采取生物安全措施 (如清洁材料、工作服和洗手) 是减少病毒间接传播的重要策略。饲料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同样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大豆饲料即使在长时间运输后 (37天) 仍可能携带存活的病毒。尽管在猪肉产品中检测到了PRRSV RNA和传染性病毒,但在加工厂中阳性样本的流行率非常低。病毒在较低温度下可以存活更长时间,这意味着将污染物暴露在高温下有助于病毒灭活,从而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PRRSV的活力主要通过细胞培养或猪生物测定进行评估。虽然这两种方法提供了有关病毒的重要信息,但由于每种方法的敏感性不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开发不依赖于细胞或猪生物测定模型的病原体生存能力评估工具,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病毒在不同条件下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文献中提供了关于PRRSV在不同条件下存活情况的研究数据。然而,研究方法、实验室质量、用于证明病毒存活能力的测试以及所研究的病毒株并不一致。在未来的综合研究中,实验团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进一步明确PRRSV在环境中的存活机制及其对养猪业的影响。
【版权声明】来源:MDPI生物与生命科学。文章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由西南区整理发布,已标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学习,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犯原作者权益,请在评论区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