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胃弛缓是指反刍动物前胃(瘤胃、网胃和瓣胃)神经兴奋性降低,收缩力量减弱,导致前胃内容不能被正常消化、运转进而发生腐败,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消化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病因
按病因病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单纯性消化不良,急性经过,预后良好;继发性是由其他疾病影响造成,又叫症状性消化不良,呈亚急性或慢性,病情复杂,预后不良。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反刍障碍、前胃运动减弱或停止。
一、原发性前胃弛缓主要原因如下:
1 、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和饲养管理混乱。由放牧突然变为舍饲,干旱时节饮水不足,水涝季节饲喂了生长不良的再生草,误食了塑料袋、尼龙绳等化纤制品,以及母牛妊娠、分娩、犊牛断奶、车船运输、气温骤变、免疫注射等应激因素使胃肠神经受到抑制,消化动力遭到破坏;
2 、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在严冬至早春,草枯水冷,日粮配制不当,缺乏钙、钾、维生素,造成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引起胃肠弛缓;
3 、草料比例不当。精料过多而饲草不足,如为了追求高产给牛饲喂过量的大麦、小麦、青贮饲料,而青绿多汁饲料严重缺乏;
4、 饲料霉败变质。堆放过久变黄的青绿饲料,冻结的块根,变质的青贮饲料,霉变的豆渣、粉渣、酒糟、花生饼、豆饼、菜籽饼、棉籽饼等糟粕类饲料;
5 、饲料过粗过细。长期给牛饲喂单一的麦秸、豆秸、稻草、糠秕、花生秧、土豆藤等含有大量木质素且质地坚韧,难以消化和移动。长期饲喂质地柔软、缺乏刺激胃肠道壁的饲料,如麦麸、面粉、细碎精料,不足以兴奋胃肠道功能,均易发生牛前胃弛缓;
二、继发性前胃弛缓主要原因如下:
1、 消化系统疾病。口、舌、咽、食管生病或肝胆、腹膜疾病,以及瘤胃积食、瓣胃秘结、真胃溃疡、肠阻塞、盲肠弛缓等疾病;
2 、营养性疾病。如牛骨软症、生产性瘫痪、运输抽搦、低钾血症、维生素 B 1 缺乏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症;
3 、中毒性疾病。如霉稻草中毒、黄曲霉素中毒、蕨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棉籽饼中毒、酒糟中毒、生豆粕中毒、农药中毒等;
4 、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流感、结核、牛肺疫、黏膜病、肝片吸虫病、细颈囊尾蚴病、泰勒焦虫病、锥虫病等;
症状
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无力,减少或停止;嗳气酸臭;瘤胃蠕动微弱或消失;按压瘤胃,感觉松软;间歇性瘤胃膨气,不采食不膨气,稍采食即膨气;慢性前胃弛缓病牛,食欲时有时无,便秘腹泻交替出现,磨牙,精神萎顿,被毛逆立,逐渐消瘦。最终鼻镜干燥,眼球下陷,卧地不起。
防治
一、预防
保证饲料质量,防止变质。在饲养过程中,不应突然变换饲料或任意加料。耕牛在农忙季节,不可劳役过度。
二、治疗
对于原生性前胃弛缓,如无并发症,采取病因疗法,加强饲养和护理,2~3天内康复。若治疗不及时,多转为慢性。治疗的原则是消除病因,促进瘤胃蠕动,制止异常发酵和腐败,恢复瘤胃正常的微生物区系,改善胃内环境,健胃助消化。
急性病例,禁食1~2天。后续饲喂时,少量多次。皮下注射新斯的明(剂量为500~1000克),或灌服10%的硫酸镁溶液(300~500克),促进瘤胃蠕动。对于初发性前胃弛缓伴有瘤胃膨胀者,皮下注射20%安钠咖10毫升,同时可以静脉注射10%的氯化钙100毫升、10%氯化钠100毫升,每天1次,连续3天。
晚期病例,瘤胃积液,呈现脱水或自体中毒时,使用2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毫升,40%乌洛托品注射液20~50毫升,20%安钠咖注射液10~20毫升,静脉注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