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仔猪分批哺乳的原因
母猪泌乳能力限制
乳头数量不足:母猪的乳头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一般为6 - 8对。当一窝产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量时,就会出现部分仔猪无法同时获得母乳的情况。
泌乳量有限:母猪的泌乳量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如果仔猪数量过多,即使每个仔猪都能找到乳头,也可能因整体泌乳量不足而导致部分仔猪吃不饱,影响其生长发育。
仔猪个体差异:新生仔猪在活力、体型和吸吮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活力强、体型大的仔猪往往更有优势,能够优先占据较好的乳头,并且吸吮能力强,能获取更多的乳汁;而活力弱、体型小的仔猪可能会被挤到较难吸吮的位置,甚至得不到足够的乳汁供应,长期如此会导致弱小仔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新生仔猪分批哺乳的操作方法
前期准备
环境准备:确保产房温暖、干燥、清洁且安静,温度一般维持在32 - 35℃ ,湿度保持在65% - 75%。准备好干净柔软的垫料,如垫草或木屑等,为仔猪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
工具准备:准备耳号钳、记号笔、消毒药水等,用于给仔猪做标记和日常消毒。
母猪与仔猪状态观察:仔细观察母猪的精神状态、乳房发育情况以及仔猪的活力、健康状况等,确保母猪能够正常哺乳,仔猪无先天性疾病或明显异常。
分批原则与分组
按活力和体型分批:将新生仔猪按照活力强弱和体型大小进行分类。一般可将活力好、体型较大的仔猪分为一批,活力稍弱、体型较小的仔猪分为另一批 。通常每批仔猪数量根据母猪乳头数量和实际仔猪数量合理安排,尽量保证每头仔猪都能有足够的哺乳机会。
标记分组:用不同颜色的耳号钳在仔猪耳朵上打孔做标记,或者用记号笔在仔猪背部涂抹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区分,便于识别和管理不同批次的仔猪。
分批哺乳过程
初次哺乳引导:先将活力较强、体型较大的第一批仔猪放入产床,让它们自由寻找乳头吸吮。饲养人员可以在旁轻轻辅助,帮助仔猪正确含住乳头,确保其能有效吸吮乳汁。同时,观察母猪的放奶情况,当母猪开始放奶时,提醒仔猪及时吸吮。
适时隔离与第二批哺乳:待第一批仔猪吃饱后(一般可通过观察仔猪肚子圆润程度、安静状态等判断),将这批仔猪小心地转移到预先准备好的温暖干净的保温箱或栏舍内。接着,把第二批仔猪引入产床,按照同样的方法引导其哺乳。
循环操作:根据仔猪的饥饿情况和母猪的泌乳规律,制定合理的哺乳时间间隔,一般每隔1 - 2小时进行一次分批哺乳操作,确保每头仔猪都能定时获得充足的母乳。
后续管理与观察
日常护理:定期检查仔猪的采食情况、粪便状态和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同时,做好仔猪的保温、防压等工作,防止仔猪因寒冷或被母猪压死而造成损失。
调整策略:根据仔猪的生长情况和实际哺乳效果,适时调整分批方案。如果发现某一批次的仔猪仍然存在吃不饱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该批次仔猪的哺乳次数或对分组进行微调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