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的免疫程序需结合疫苗管理、操作规范及环境控制等多方面措施,具体可分为以下关键步骤:

一、疫苗准备与检查

‌疫苗选择与有效性验证‌

需确保疫苗种类与目标动物匹配(如猪、羊等),并检查疫苗有效期、包装是否破损、是否存在冻结或分层现象‌。运输过程中需避免高温或剧烈震动,否则可能导致疫苗失效‌。

‌疫苗回温处理‌

为避免冷应激,疫苗需提前回温至25℃左右。回温方法包括:

室温静置120分钟;

35℃水浴浸泡15分钟,期间需轻摇疫苗瓶以均匀温度‌。

二、动物筛选与健康评估

仅对健康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排除已患病、体温异常、体质虚弱、怀孕后期或哺乳期的个体‌。

免疫前3-5天可在饮水中添加多维、VC、VE等抗应激物质,降低免疫反应风险‌。

三、注射操作规范

‌器械准备‌

使用无菌注射器,并根据动物体型选择合适针头,例如保育猪推荐12×25型号针头,注射部位为颈部肌肉,需以90度垂直进针。

‌注射流程‌

保定动物后,消毒注射部位(常用2%碘酊);

回抽注射器确认无血液回流后再缓慢推注疫苗‌。

四、免疫后管理

‌观察与应急处理‌

注射后至少观察动物30分钟,若出现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

‌环境消毒辅助‌

可配合使用过氧乙酸溶液等挥发性消毒剂,悬挂于圈舍高处进行空气消毒,每30平方米空间约需1斤溶液,持续挥发可维持两个月左右的防护效果。

五、注意事项

避免同一针头重复使用,防止交叉感染;

疫苗回温后需尽快使用,未用完的疫苗不可二次冷冻保存。

以上程序需根据具体养殖规模及动物种类调整,例如猪与羊的疫苗选择可能存在差异。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兽医指导及疫苗说明书执行。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