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场PSY的三种算法及如何

有效提升PSY

母猪场PSYPigs Weaned per Sow per Year)是衡量母猪生产效率的核心指标,指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数。其算法根据数据统计维度和管理需求不同可分为多种,以下详细讲解科学性和实用性最高的计算方法:

一、PSY3种常用算法

1. 年度累计法(最常用、最基础)

公式:  

说明:  

- 年均母猪存栏数 =(年初存栏数 + 年末存栏数)÷ 2,或按月/季度存栏数取平均值。  

- 适用场景:适用于年度生产总结,简单直观,但对存栏波动敏感。

案例:  

某猪场全年断奶仔猪10,000头,年均存栏母猪500 PSY=20

2. 批次生产法(更精准、推荐使用)

公式:  

说明:  

- 年生产批次 = 365 ÷ 批次间隔天数(如3周批为365 ÷ 2117.38批)。  

- 参与生产的母猪数:指实际参与配种、分娩的母猪群体。  

- 适用场景:适用于批次化管理的猪场,能规避存栏数误差,更精准反映生产节奏。

案例:  

某场每批次断奶600头,年17批次,参与生产母猪500 PSY=600×17÷500=20.4

3. 动态调整法(最科学、最复杂)

公式:  

其中:  

- 母猪年均生产天数 = ∑(每头母猪参与生产的天数)÷ 总母猪数  

- 参与生产天数:从配种到断奶的时间(约妊娠114 + 哺乳21=135天)。  

- 适用场景:考虑母猪群体动态变化(如淘汰、补充后备猪),适合大型集约化猪场。

案例:  

全年断奶10,000头,母猪年均生产天数=150 PSY=10,000 ÷ (150/365)=24.3

二、最科学且常用的方法对比

方法        优点  缺点  推荐场景

方法优点缺点推荐场景
简单易行数据易获取忽略存栏波动 可能高估/低估小型猪场、年度总结
批次生产法精准反映批次效率规避存栏误差 需规范批次管理现代化猪场(最推荐)
动态调整法科学反映母猪动态利用率计算复杂, 数据统计要求高大型集团化猪场

结论:  

- 最常用方法:批次生产法(尤其适合3周批、4周批管理模式),因其能直接关联生产节奏,便于优化配种、分娩计划。  

- 最科学方法:动态调整法,但需完善的母猪生产记录系统。

三、PSY计算的关键数据来源

1. 断奶仔猪数:以实际断奶并健康存活的仔猪为准(排除死胎、弱仔)。  

2. 母猪基数:  

  - 基础母猪:包括空怀、妊娠、哺乳母猪,剔除长期未参与生产的后备猪、淘汰猪。  

  - 时间权重:新引入后备猪按实际参与生产天数折算(如一头后备猪年中入场,仅参与6个月生产,则按0.5头计入年均存栏)。

四、提升PSY的核心方向

1. 提高分娩率:目标≥90%,通过精准发情鉴定、定时输精技术(如深部输精)实现。  

2. 增加产活仔数:  

  - 遗传改良(选择高繁殖力种猪,如正大公猪站精液);  

  - 妊娠期营养调控(如添加β-胡萝卜素、有机硒)。  

3. 降低哺乳期死亡率:  

  - 交叉寄养、补铁护理、保温箱温度控制;  

  - 防控腹泻(如流行性腹泻疫苗PEDV免疫)。  

4. 缩短非生产天数(NPD):  

  - 断奶后7天内发情率≥90%  

  - 减少空怀、返情、流产(如通过B超孕检)。

五、实际计算案例(批次生产法)

条件:  

- 猪场实行3周批生产(年17.38批);  

- 每批次断奶仔猪650头;  

- 参与生产的母猪600头。  

计算:  

优化方向:若将分娩率从80%提升至85%PSY可增加至≈20.1

通过科学的PSY计算与管理,猪场可精准定位生产效率瓶颈(如分娩率低、仔猪存活率不足),并制定针对性改进方案,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