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腺肌胃炎是一种常见的鸡病,尤其是生长速度快的品种,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影响生长发育,导致生长缓慢
病鸡采食量下降,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僵鸡”现象(即鸡只生长停滞,体型明显小于健康鸡)。生长缓慢导致出栏时间延长,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增加,直接减少养殖利润。2 免疫抑制,增加继发感染风险
腺肌胃炎会导致鸡的法氏囊、胸腺等免疫器官萎缩,降低鸡的免疫力。免疫力下降后,鸡群更容易感染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病毒性疾病,形成混合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3 肠道功能受损,消化吸收障碍
发病的鸡群常出现“过料”的现象(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腹泻、粪便呈鱼肠样或条状。由于消化功能受损,发病的鸡无法充分吸收饲料中的营养,导致鸡营养不良,进一步影响生长发育。10日龄以后的小鸡,容易出现球虫,肠炎的混合感染。当腺肌胃炎和球虫,肠炎混合感染, 鸡就会出现过料和红色粪便混合,甚至有水便,这个时候治疗方案一定要全面。
4 鸡群均匀度差,影响出栏质量
病鸡体型大小不一,出现“三代鸡”现象(即大鸡、中鸡、小鸡同时存在)。均匀度差导致出栏时鸡只体重差异大,影响销售价格和养殖效益,腺肌胃炎发病严重的鸡群甚至达不到出栏标准,养殖户亏损严重。
5 增加治疗成本,降低养殖效益
现在的养殖环境下,鸡的腺肌胃炎易反复发作,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需多次用药,增加治疗成本。综合损失也会增多,包括饲料浪费、药物费用增加、出栏时间延长等多方面损失,进一步压缩养殖利润。
6 季节性发病,防控难度高
鸡的腺肌胃炎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可能与高温高湿环境下饲料霉变有关。由于病因复杂(包括病原感染、饲料霉变、环境因素等),单一防控措施难以彻底解决问题,需综合管理。
7 种鸡和雏鸡的垂直传播风险
种鸡感染腺肌胃炎后,可能通过种蛋将病原传播给雏鸡,导致雏鸡早期发病。这种现象现在在养殖中普遍存在,雏鸡发病后治疗难度大,且易影响后期生长发育,增加养殖风险。因此现在养殖户在鸡苗到家以后都需要及时进行腺肌胃炎的预防,这已经成为了必须的防疫程序之一。
总结
鸡腺肌胃炎的危害主要体现在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力下降、消化功能受损、鸡群均匀度差、治疗成本增加等方面。其病因复杂,防控时候需要考虑到垂直传播,霉菌毒素,继发感染等问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