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耳继发副猪链球防控技术
猪蓝耳病与副猪嗜血杆菌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猪只蓝耳不稳定会导致副猪嗜血杆菌高发,而高发的副猪嗜血杆菌又会与蓝耳一起,加重猪只发病症状,导致死亡率升高;而对于如何防控蓝耳与副猪嗜血杆菌,或者是先防控蓝耳还是先防控副猪嗜血杆菌(补充:此外还有链球菌).
临床症状 1. 呼吸道症状加重:原本感染蓝耳病可能出现轻微的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继发链球菌与副猪后,咳嗽会变得更加剧烈、频繁,气喘症状明显加剧,有的猪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张口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频率显著加快,这是因为肺部受到了更严重的感染和损伤。2. 关节炎症表现: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常常会侵袭猪的关节部位,引发关节炎。患病猪只可见关节肿大,初期可能是温热、疼痛,猪会表现出跛行,不愿走动,随着病情发展,关节可能会出现僵硬,严重影响猪的正常活动,导致采食、饮水等行为受限,影响猪的生长发育。3. 全身性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且持续时间较长,精神萎靡不振,采食明显减少甚至废绝,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有的猪还会出现皮肤发红、发绀等症状,尤其在耳部、腹部、四肢等部位较为常见,这与病原菌在体内扩散、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关。病理变化 1. 肺部病变:剖检可见肺部呈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如肺脏出现充血、出血,质地变硬,有实变区,部分区域还会有化脓性病灶或纤维素性渗出物,肺间质增宽,这些变化表明肺部受到了严重的感染,炎症反应强烈,影响了肺的正常通气和换气功能。2. 关节病变:打开关节腔,能发现关节腔内有大量的炎性渗出物,可为浆液性、纤维素性或脓性渗出物,关节滑膜充血、水肿,软骨表面可能有磨损、破坏的迹象,这是由于病原菌在关节处引发炎症,破坏了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所致。1、猪只蓝耳继发的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的发病特征:①猪只高发阶段:30日龄-60日龄;②猪只症状特征:仔猪采食下降、嗜睡、发烧、皮肤潮红炸毛、全身性败血症、脑炎、关节炎(链球菌为化脓性,副猪为浆液性病变)、眼结膜潮红、持续消瘦、均匀度差、保育中后期仔猪的呼吸道疾病明显增加;③猪只病理变化:猪只心包胸腔纤维素性积液(颜色发黄、绒毛心)、心肌与肺脏(肾脏)点状出血、淋巴结肿胀、黏膜片状出血、皮下水肿明显、肺脏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暗红色;④发病规律:母猪耐过后可产生保护抗体,保护仔猪,但有效保护期为15天左右,所以当仔猪在21日龄断奶转至保育舍后,因蓝耳或副猪嗜血杆菌叠加断奶应激,导致的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迅速上升;可以认为,蓝耳的不稳定,对副猪嗜血杆菌具明显的引爆或放大效果;2、免疫方案建议:①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 一胎次母猪:分娩前8周免疫1次,此后3周后二次免疫;经产母猪:分娩前5周免疫1次;仔猪:14日龄第一次免疫,35日龄第二次免疫;②蓝耳疫苗:母猪每年3、7、11月各免疫1次蓝耳VR2332型疫苗;仔猪:7日龄免疫0.5头份、21日龄免疫1头份的蓝耳VR2332型疫苗;
2. 实验室检测确诊:
需要进一步采集病猪的血液、组织(如肺组织、淋巴结、关节液等)样本送往专业的兽医实验室进行检测。对于蓝耳病,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病毒核酸等方法来确定是否感染;对于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可采用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以及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来鉴定病原菌种类,从而确诊病情,明确病因。
防控措施
1. 预防为主:
- 疫苗接种:首先要做好蓝耳病疫苗的接种工作,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如所在地区的流行毒株类型、猪群的免疫状态等)选择合适的疫苗,按照正确的接种程序进行接种,同时,也可以考虑对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虽然这两种菌的疫苗免疫效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猪群的抵抗力,降低发病风险。
- 生物安全防控:严格执行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猪场的合理选址与布局,人员、车辆和物资的严格消毒与管理,防止蓝耳病毒以及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菌传入猪场,加强猪舍环境的清洁、消毒和通风换气,维持良好的饲养环境,提高猪群的免疫力。
- 饲养管理优化:提供营养全面、均衡的优质饲料,保证猪群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控制饲养密度,调控好猪舍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减少猪只的应激反应,增强猪只体质,使猪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降低继发感染的可能性。
2. 治疗措施:
- 针对蓝耳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等)来调节猪只的免疫功能,缓解症状,帮助猪只恢复。同时,要做好病猪的隔离护理,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健康猪只。
- 针对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如阿莫西林、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进行肌内注射或拌料给药,一般来说,治疗要持续3 - 5天甚至更长时间,确保彻底清除病原菌,缓解关节炎症等症状,促进猪只康复。
总之,蓝耳病继发链球菌与副猪的情况需要养猪从业者高度重视,从预防到治疗全面落实各项措施,才能有效防控病情,保障猪群健康和养殖效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