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的防治措施
猪链球菌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猪链球菌病病原体,主要引起5~10周龄猪的败血性疾病,其特征是败血症、急性死亡、脑膜炎、关节炎、多发性浆膜炎和瓣膜性心内膜炎。猪链球菌也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今天从预防、诊断和治疗等角度深入了解链球菌病。
一、链球菌病的危害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链球菌病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和伤口感染,而体表外伤、断脐、阉割、注射消毒不严等往往易造成感染发病。猪链球菌病会造成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及后备猪的重大伤亡,严重危害猪群的健康,是猪场必防的重要疫病之一。
猪链球菌是一种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在过去10多年,其重要性日益增加。猪链球菌血清2型是引起人疾病的主要病原。在近期中国猪链球菌暴发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感染者中,出现了败血症并伴有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 (Tang等,2006;Yu 等,2006)。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死率从西方国家不足3%到部分亚洲国家高达26%不等。
二、链球菌的血清型
链球菌属于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单个、两个、短链或长链球形。链球菌有很多型,猪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常呈链状排列,长短不一,是革兰氏阳性球菌。
在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周围形成溶血环。现已发现其荚膜抗原血清型有35种以上。但是,并非所有的血清型都有致病性。大多数致病性血清型在1~9血清型。血清型2为最常见和毒力最强的血清型。致病因子有荚膜、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细胞外因子(EF)、溶血素。荚膜可以保护细菌,抵抗吞噬。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因子的存在提高了菌株的致病力。本菌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湿热均较敏感,一般常用消毒药都可将其杀死。
三、链球菌在猪群中传播过程
链球菌病的传染源包括病猪和带菌猪,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受损的皮肤粘膜(产房剪牙、断尾时如操作不当,会导致链球菌感染,是链球菌病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传播,有时也会通过消化道、生殖道传播。一般在天气骤变季节多发。
链球菌也是很多健康猪体内的常在菌,抵抗力正常的猪只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猪群一旦抵抗力下降,高温潮湿环境下细菌大量繁殖,可引起链球菌病。
四、链球菌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和病变
链球菌病主要包括:脑炎型、关节炎型、急性败血型和淋巴脓肿型,各自有典型的临床症状。链球菌病潜伏期一般为1~5天,慢性病例有时较长。
1.脑膜脑炎型
临床上很常见,常发生于断奶后,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40.5~42.5℃。病猪精神沉郁,不食,便秘,很快出现特征性神经症状,如四肢动作不协调、转圈、磨牙、眼睛向上翻,做划水样动作,抽搐或突然倒地。病程短则几小时,长则1~3天。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脑实质有点状出血。其他病变与急性败血型相似。
2.关节炎型
病猪关节肿大,且肿大的关节温度升高,按压有捻发音;切开肿胀的关节,可见关节腔内有白色到黄白色的胶冻样液体或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本型可发生于哺乳阶段,也可发生于断奶后。
3.急性败血型
多见于育成猪。猪只突然死亡,体温升至41~43℃;食欲废绝,喜卧;流粘液性或浆液性鼻液。眼结膜潮红,有分泌物。全身皮肤发紫,特别是耳朵和颈腹下皮肤出现紫斑。有的病猪出现多发性关节炎,跛行,不能站立。病死率80~90%。剖检可见尸体血凝不良,皮下、浆膜、粘膜出血;肺充血肿胀;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和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出血点;脾脏高度肿大,出血;胸腔、腹腔及关节积液,含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4.淋巴脓肿型
猪只身体某部位出现脓肿大包,破溃愈合后,在身体的其它部位会再次出现脓肿。
五、链球菌病如何预防和治疗
1.链球菌病的药物治疗
对链球菌敏感的药物很多,如阿莫西林、头孢噻呋、复方磺胺、恩诺沙星等,由于大部分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也很难进入关节腔内,因而多数药物不能用于脑膜脑炎型和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治疗。且发病时病猪采食量低,或饮水量少,此时注射治疗比较可靠,一般使用盐酸头孢噻呋,恩诺沙星等药物。脑膜脑炎型链球菌治愈率较低,不足50%,可尝试一侧注射磺胺嘧啶钠,另一侧注射青霉素,至少3天。产房在剪牙、断尾、阉割时,注射头孢噻呋0.2ml,可有效预防哺乳阶段链球菌病的发生。
2.链球菌病的药物保健
链球菌病高发往往是保育段仔猪,建议仔猪断奶后饲料中添加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连用5天);或饮水中添加磺胺等药物。
3.免疫预防
当前有多种市售商品化疫苗如大华农链胸威(链球菌、传胸二联灭活苗)可以选择,需要注意:链球菌有多种血清型,同一个猪场,甚至会有几个菌株感染,最好每隔半年做一次SS血清型检测并开展药敏试验。
4.做好各类猪只创伤管理
皮肤伤口是链球菌感染的重要门户,产房内尽量让母猪和仔猪少产生创伤,母猪褥创的产生往往与产房阶段母猪喂料不足有关,因此母猪褥创管理要引起足够重视;产房人员在给仔猪剪牙、断尾、阉割时,工具需要做好灭菌消毒;妊娠舍管理,要特别注意对妊娠11-13周的母猪做好饲喂量管理(2.2Kg为宜),绝不能饲喂过量,以免造成脂肪细胞沉积到乳腺内,从而影响此阶段乳腺细胞发育。只要保证哺乳母猪奶水充足,这样产房仔猪就不会出现因奶水不足,仔猪争抢乳头而出现咬架现象,皮肤伤口自然也会减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