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给大家分享了母猪乳腺发育的三个关键时期和母猪的泌乳机制,也对引起母猪无乳的原因进行了展开分析,那么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避免和应对母猪的产后无乳问题呢?

本期文章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01

如何减少母猪产后无乳的发生?

上期我们谈到造成母猪产后无乳的主要原因是:母猪自身原因(后备母猪选育时乳头的选择、后备母猪的参配日龄和体重、母猪胎龄过高),母猪体况过瘦或过肥,生产中的一些应激因素,饲料营养(饲料中长期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以及疾病因素等,所以要想减少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的发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提高猪场母猪群的质量,减少因母猪自身原因引起的产后无乳情况

1)后备母猪乳头的选育,在后备母猪的各个生长阶段特别关注乳头的选育工作

出生时乳头数不低于7对且排列整齐;

30kg及60kg选留时,选留乳腺发育良好且无异常乳头的后备母猪进入下一环节;

终选时,选留有效乳头数7对以上且排列整齐的后备母猪参配入群;

2)后备母猪严格按照各品系推荐的参配日龄和体重

不同品系后备母猪的首配日龄和体重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行业对养猪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各个品系都在追求母猪高产性能基因的选育,同时,各品系推荐的首配日龄和体重都呈现升高的趋势;

比如当前丹育推荐的丹系后备种猪适宜的参配日龄为210-230日龄,体重为150-165kg;

3)优化猪场母猪群的胎龄结构

及时淘汰猪群中高胎次母猪,尤其是降低泌乳性能差的母猪在猪群中的比例;

母猪主动淘汰比例应该占母猪总淘汰的2/3比例为宜;

下图为某种猪公司给出的不同更新率情况下猪场较为理想的母猪胎次结构分布,如下图所示:

➤  做好妊娠母猪体况管理

1)妊娠母猪的饲喂策略

对于妊娠母猪的饲喂,笔者更加倾向于以下饲喂策略:

① 头胎母猪采取步步高的饲喂策略

② 经产母猪采取高低高的饲喂策略

2)对于体况不在合格范围内的母猪需要调整饲喂量以调节母猪体况

妊娠期母猪过肥不仅会因产道狭窄引起难产,还会使胎衣排出迟缓及胎衣碎片滞留,这些都会引起产后无乳;

调整饲喂量后妊娠母猪仍过瘦说明母猪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乳腺分泌细胞的分化受阻从而影响母猪乳腺的发育,同样造成母猪产后无乳;

➤  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应激因素

1)减少后备阶段的应激因素

控制后备母猪90日龄-初情期前饲养密度,防止因饲养密度过大影响后备母猪乳腺发育;

后备阶段避免过度转群、合群等造成打架应激;

避免因引入后备日龄偏大,频繁的免疫刺激应激;

2)减少母猪在妊娠阶段的应激因素

     避免妊娠阶段饮水缺乏或水质差对母猪带来应激,防止便秘的发生;

     避免饲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长时间贮存,防止饲料霉变;

     做好母猪上产管理:至少在预产期前2-3天将母猪转入产房,在驱赶母猪时动作要温和;

     保证栋舍卫生清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等;

3)减少母猪在产房阶段的应激因素

做好分娩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对产房及产床环境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做好产房环控管理:栋舍内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尤其是夏季热应激;

保持分娩舍的安静,确保分娩舍室温相对恒定;

临产前后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乳房、腹侧和臀部,以防止感染;

避免产房饮水缺乏或水质差造成母猪便秘引起母猪无乳或少乳;

➤  保证饲料营养均衡

影响母猪奶水的饲料因素主要是保证氨基酸平衡和避免微量元素的缺乏。

1)氨基酸平衡

影响母猪奶水的氨基酸主要包括支链氨基酸和精氨酸。

①支链氨基酸

缬氨酸:对泌乳母猪的泌乳性能和乳汁合成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缬氨酸会导致产奶量减少和断奶重量下降;

亮氨酸:在乳腺组织中的氧化率最高,对乳汁中乳蛋白的合成有重要影响;

异亮氨酸:对乳汁中乳蛋白的合成有重要作用;

②精氨酸

在乳腺组织中的吸收量大大超出其乳中产出量,其代谢产物一氧化氮和多胺对细胞增殖和分化非常必需,有助于刺激仔猪肠道生长和发育,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③其他氨基酸

蛋氨酸:参与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参与免疫分子的合成;

苏氨酸:对乳猪免疫细胞及接种疫苗后抗体的产生有重要作用,提高苏氨酸可以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通过合理补充这些氨基酸,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和仔猪的生长性能,有研究表明,在哺乳母猪饲料日粮中添加支链氨基酸能显著提高仔猪对母乳的摄入量;

2)微量元素

影响母猪奶水的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铁、锌、铜、硒、铬等,这些微量元素对于母猪的健康以及乳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重要影响。

铁:母猪在哺乳期间可能会因为乳汁中铁的含量不足而导致仔猪贫血,因此,确保母猪饲料中有足够的铁元素是非常重要的;

锌:锌对于母猪的免疫功能和皮肤健康至关重要,锌的不足可能会导致母猪出现皮肤炎症或者蹄部疾病,同时也会影响乳汁的分泌;

铜:铜是血红蛋白生成的必要元素,对母猪的造血功能和乳汁成分有直接影响,缺乏铜可能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受阻,进而影响乳汁的质量;

硒:硒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乳汁中的营养素保护有重要作用,硒的缺乏会导致乳汁中营养素的流失,影响仔猪的生长;

铬:铬可以帮助提高母猪的代谢率,从而影响乳汁的产量,铬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乳汁分泌不足,影响仔猪的营养吸收;

为了保证母猪能够产生足够的奶水,养殖者应当注意这些微量元素的补充,确保饲料中包含足够的这些微量元素。

同时,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配方也是保证母猪健康和乳汁质量的关键因素。

➤  降低疾病因素的应激

做好母猪日常的免疫和保健工作,保证母猪群的健康度;

驱虫处理:做好每季度1次的体内驱虫工作,体表驱虫工作在母猪上产前完成;

围产期保健:做好母猪围产期的保健工作,对于难产或产后采食不佳的母猪及时治疗,预防母猪因产后乳房炎和子宫炎的发生导致的产后无乳;

激素使用:产后注射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排除胎衣碎片和炎症分泌物等,必要时对母猪进行冲宫、消炎处理,降低产后炎症的发生导致的无乳。

0

临床出现母猪产后无乳时应如何解决?


尽管通过提高现场的生产管理及采取以上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母猪产后无乳征的发生比例,但实际生产中仍会有一定比例的母猪出现产后无乳,在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从而降低产房仔猪的死亡率呢?通常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头胎母猪

①对于缺乏生产经验而激动、烦躁、过分敏感,进而导致无乳的青年母猪

通过注射催产素和多次静脉输液的方法,使母猪安静后逐渐排出乳汁;

定期对青年母猪进行乳房按摩,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乳腺发育,从而增加乳汁分泌量;

②对于仔猪咬伤母猪乳头造成的母猪不放奶

原则上仔猪出生后不进行剪牙操作,但如果产房母猪乳头被咬伤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在仔猪出生后进行剪牙并做好剪牙后的消毒工作;

➤ 经产母猪

①关于母猪涨奶

产前1-2周如果饲料营养水平过高或临产时应用催产素等激素类药物,导致产后乳汁急剧分泌且浓度较高,造成乳房内乳汁及结缔组织中的血液及水分骤增,从而使乳房水肿,堵塞乳头,乳汁流不出,而发生“涨奶”;

母猪产后出现“涨奶”时,应注意产后及时按摩母猪乳房,并人工辅助挤奶,同时使用出生较早的个头偏大仔猪进行乳房刺激,可缓解产后涨奶并促进泌乳;

②瘦弱母猪无乳

瘦弱母猪少乳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可在饲料中添加鱼粉、豆粕等蛋白质饲料以及青绿饲料和多维,确保母猪获得充足的营养;

③季节原因造成的母猪无乳

夏季高温季节,母猪因饮水不足,采食量降低造成乳汁分泌不足,可通过使用催乳药物或发酵饲料调整母猪对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从而改善母猪产后无乳的影响,一般建议从分娩前3天开始使用,直至断奶;

➤ 其他

逐头检查母猪产后的泌乳状况和仔猪采食母乳情况,发现母猪有炎症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可以通过热敷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时机的及时性和持续性很关键;

使用带奶母猪或使用代乳粉对仔猪进行补饲,弥补母乳不足带来的损失;

母猪产前1个月和分娩当日,给母猪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对促进乳汁分泌有一定帮助。

 — END —  

审校|韩宏宇

排版|王爽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