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巡栏
1.明确目的
巡栏是保证猪群整体健康、 检测各项管理工作得当与否的关键;其中包括猪只健康、设施设备、日常工作进展程度、各项基本工作效果等。
2.巡栏时间
要保证高的巡栏效率和质量,就需要把握正确的时间段,巡栏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点:首先在上午猪只吃料时;其次是下午下班之前。
3.观察猪只健康
保证所有猪只尽可能处于站立状态下被检查,这样便于被观察。检查程序沿事先制定好的路线,必须保证可以清楚地观测到每一个点。
包括:
(1)站立状态:是否有腿疼、关节变形的现象;
(2)腿部:是否有腿肿、站立不稳、瘫痪、破损现象
(3)蹄部:是否有破损现象;
(4)呼吸:是否有咳嗽、喘气现象;
(5)皮肤:是否有苍白、发红现象;
(6)采食:是否有少食、不食现象;
(7)饮水:猪只鼻镜是否湿润、眼睛是否潮红、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拱饮水器,喝脏水等现象;
(8)温度:是否有扎堆或过热等现象。
巡栏时对于有问题的猪只,在其背部做好标记,便于治疗人员及时治疗检查及治疗后做好记录。
设施设备
(1) 猪栏是否完好:围栏,栏门,门栓,料筒(槽),饮水器,地板;
(2) 环控设备是否正常:风机,进风口,保温灯,水帘等;
(3) 有无缺水、漏水、漏电;
(4) 通风良好、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正常。
4.日常工作进展效果
(1) 环境是否合适;
(2) 问题猪只是否处理完毕;
(3) 饲喂量是否符合标准;
(4) 猪群整体均匀度是否合理。
二、饲料与饮水管理细节
1.饲料与料槽的管理
保育阶段喂料执行少喂多餐,给新鲜的料刺激仔猪采食,喂料量要按每栏仔猪头数,日龄及喂料设备,慢慢增加喂料量以满足仔猪需量,喂的料号要按每阶段仔猪的营养需要进行更换。
喂料前要检查料槽是否卫生干净,如果不干净先清洗料槽,喂料一天最少四次,刺激仔猪采食,每餐喂料间隔大约2-3小时,料快吃完时再添加料,新鲜饲料增加仔猪适口性,刺激仔猪采食,预防新料压旧料,因为仔猪会挑上层的饲料采食,造成料剩存发霉,浪费饲料。
育肥阶段主要应做到圈舍卫生,防止浪费饲料。
2.饮水器
饮水器高度、水流速、卫生、水的消耗表,还要知道猪只缺水的表现。
三、环控管理
1.温度
保育舍内的环境是否适合仔猪的需要,要看仔猪睡觉时表现,舒服时仔猪摊开卧、侧卧的姿势、反应灵敏活泼。
如果温度过低,仔猪会卧堆或卧在腿上减少接地面积或靠近栏杆,冷的发抖。
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仔猪分开卧、喘气、玩水、猪舍地面潮湿、猪身上很脏。
2.通风
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维持温度恒定。
四、安全及生物安全管理
1.人员安全
各项操作的安全性。
对每个生产环节熟悉程度。
2.猪只安全
病死猪只的处理。
3.设备
安全使用,合理使用。
五、育肥周报及月报管理
1.日报
每日报表填写及时、完整、真实性。
2.周报
统计对日报表的汇总,计算。
3.批次结算报告
对猪舍整个批次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
一、生长育肥猪最适温度:
20℃-18℃
温度范围:
22℃-16℃
二、最适湿度:
65%
湿度范围:
60%-70%
保育舍内的环境是否适合仔猪的需要,要看仔猪睡觉时表现,舒服时仔猪摊开卧、侧卧的姿势、反应灵敏活泼。
如果温度过低,仔猪会卧堆或卧在腿上减少接地面积或靠近栏杆,冷的发抖。
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仔猪分开卧、喘气、玩水、猪舍地面潮湿、猪身上很脏。
三、封闭式猪舍通风办法:
1.使用温控器控制通风:根据猪只入栏体重,分别设定在不同的目标温度进行通风。
2.时控通风:根据猪舍实际存栏,风机功率(多数使用36风机作时控通风)、测定9点或16点风速等指标确定,300秒内通风1次,每次通风时长30-210秒不等。
氨气极值:20毫克/立方米
硫化氢极值:
10毫克/立方米
育肥光照时间:
正常自然光照即可,以不妨碍技术员观察猪只为标准。
四、育肥饲养密度:
整体原则:转群和出栏前,猪只全体躺卧不堆叠,栏内还有1/3空间;冬季通风能得到保障的话,密度可适当大点。
参数:保育0.3-0.4㎡/头,育肥1.1-1.3㎡/头,二育300斤以上大肥1.3-1.5㎡/头。
五、饮水相关:
鸭嘴式饮水器,2个/10头,3个/20头,流速1-1.5升/分钟
碗式饮水器,1个/20头,2个/20头以上。
六、料槽相关:
五孔位料槽,每孔/6头,如饲养头数超过30头,改为六孔位料槽比较合适。
备注:
冬季育肥猪群做好保温与通风的平衡,可在每天的气温最高时间点14-16点进行通风,但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以保持舍内昼夜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
场长与兽医需知道的健康管理数据
1.猪群健康状态监控的措施临床监控:以兽医、生产技术人员、场长等为主,发现临床异常,及时干预生产数据监控:生产管理数据和智能化设备数据剖检:定期对典型症状的猪剖检,判断主要病变和可能的病因实验室检测监控:日常检测、生物安全监测、重要病原定期检测、季度性血清检测屠宰场病变监控:主要针对慢性消耗性病的监控。曲博士展示了一张图片,介绍了如何识别出病弱猪。以及如何建立紧急汇报制度,
2.需要重点监控的健康与生产数据健康数据的来源为生产数据、狭义的健康数据、环控数据。生产数据:
1)生产数据
§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利用率与死亡率50kg以上:选留>85%;死亡率低于3%;7kg选留:>70%;死亡率低于8%;后备母猪利用率低的原因 营养因素:霉菌毒素的管理、后备母猪营养管理因素:诱情与查情;健康因素:尤其是蓝耳病的感染;死亡率高的因素:重点排查: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猪瘟等烈性传染病;警惕:圆环病毒、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回肠炎等发病情况;
§ 基础配种母猪准胎率(采用周、批监控)
标准:90%-96%之间;空胎与返情比例正常为4-10%;影响因素:精液质量、查情与配种技术、母猪发情状态、母猪健康状态尤其注意非规则返情(正常情期前后2天为规则性返情,如:配种后19-23天,或40-44天),预示着猪群的健康状态可能有问题。特别在蓝耳病、伪狂犬、猪流感等疾病的感染之后。
§ 基础母猪群流产猪数量(采用日、周、批监控)
流产发生阶段:前期、中期、后期都可能发生正常比例:每周流产0.1%,且流产分布于各阶段;每批次:1.5%-2%之间流产原因:正常:季节性因素、生理性因素;非正常: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热应激、免疫应激等。
§ 育肥猪料肉比、生长速度等
料肉比标准:115kg,正常在2.35-2.55之间;与品种潜力偏差:0.1-0.6之间。影响料肉比的因素: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回肠炎、支原体、疥螨等疾病;品种:公猪的育种潜能;营养:配方与饲喂方式;管理因素:饲料浪费;
2)健康数据
§ 母猪场:死木畸比例(日监控)
标准:与品种差异很大,繁殖力越好,死胎比例越高;死胎:0.4-1.2头,3%-8%;木乃伊:0.1-0.3头,1%-2%导致死胎数量增高的因素:生产管理因素:接产管理>环境因素:热应激>营养因素:体况管理;健康因素:蓝耳病、猪流感、伪狂犬等繁殖障碍性疾病。导致木乃伊胎数量增高的因素:环境因素:热应激> 营养因素:体况管理;健康因素:蓝耳病、细小病毒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 基础母猪群死亡数(日、周、月监控)
标准与预警值:年度死亡率:介于4-12%之间(与品种相关性很大);月度死亡率:0.3%-1%之间;每日死亡:不能超过0.2%;母猪死亡原因分析;突然死亡的非传染性因素:胃溃疡、热应激、脾扭转等;传染性因素:回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魏氏梭菌感染、非洲猪瘟等
3)环控数据日常的温度、湿度、密度、洁净度、通风度、亮度数据
3.通过数据监控进行健康管理的案例由于时间原因,只介绍了蓝耳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两个案例,通过数据监控,可以提前得到猪群疾病爆发的信息,提高介入干预。
4.总结与讨论
A. 猪群健康管理的核心:建立起预防体系和健康监控体系;
B. 健康监控体系包括:临床监控、数据监控、实验室检测与检测、剖检及屠宰场病变评估等。
C. 当前规模化企业均使用了生产管理软件、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室检测体系及猪群健康的汇报机制等。这中间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生产数据、健康数据、环控数据等,均可用于分析猪群的健康状态,从而更早的提醒猪群的健康异常。
D. 在蓝耳病、非洲猪瘟、PEDV等重大疾病诊断与监控过程中,往往都是先出现临床异常或生产数据异常,再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也就是说,通过生产数据分析,可以更早地发现猪群异常。
E. 兽医与场长需要每日、每周、每月关注生产指标的变化。尤其重点关注流产、死亡、食欲不振、死木比例等重要的生产数据。
F. 要将临床巡视、数据分析及实验室确认结合起来,能够更高效率的学握更大猪群的健康异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