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员工返场面临着诸多复杂且严峻的形势。生猪交易频繁,物流运输活动增多,这使得疫病传播的风险大幅提升。因此,过年返场期间,必须高度重视人员管理和生物安全防控,确保猪场的稳定运营

一、人员返场的注意事项

1.返场前的准备工作

   行程报备:员工需提前12h向猪场相关负责人报备详细行程。这能让猪场及时掌握员工动态。

   健康自查:返场前进行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猪场。防止患病员工将病菌带入猪场。

   避免前往高风险区域:进场前3天不得去其它猪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场及动物产品交易场所,降低疫病传播风险高。

2.返场途中的防护措施

   返场途中,员工要格外注意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减少与他人的密切接触。

3.抵达猪场后的入场流程

    登记:在门卫处进行详细入场登记,并签署相关生物安全承诺书。

    消毒:携带物品需经严格消毒后入场,员工自身要洗澡,更换干净衣服及鞋靴,注意头发及指甲的清洗,确保去除可能携带的病菌。

   隔离:在规定区域活动,完成 36h 以上隔离。未经允许,禁止进入生产区。防止病菌传入生产区。

二、返场人员的管理策略

1.日常工作管理

   返场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严格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串岗。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对于严重违规行为,如未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导致猪只出现健康问题,将给予经济处罚甚至辞退处理。通过明确的奖惩制度,确保返场人员严格遵守日常工作管理规定。

2.人员培训与教育

   生物安全知识培训:详细讲解非洲猪瘟等疫病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防控措施,让返场人员深刻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

   操作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开展针对性的操作技能培训。培训方式采用理论讲解与现场实操相结合,让员工在实践中熟练掌握技能。

   应急处理培训:制定应急预案,培训返场人员在遇到突发疫病、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时的应对方法。组织模拟演练,让员工在实战环境中熟悉应急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生物安全防控的关键举措

1.猪场环境的消毒与检测

   通过对不同区域采取针对性的消毒方法和频率,以及重点检测项目,确保猪场环境处于安全状态,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2.人员与物资的消毒规范

   人员进入猪场,在门卫处登记后,先在专门的淋浴间洗澡,使用洗发水、沐浴露等清洁全身,尤其注意头发、指甲缝等部位。

    洗澡后更换猪场提供的干净衣服及鞋靴。携带的物品,如手机、钥匙等,使用烘箱65℃烘烤30min;大型物品或工具,用合适的消毒剂喷洒或浸泡消毒。为保障消毒效果,定期对消毒剂的浓度进行检测,按照规定的消毒时间和流程操作,防止消毒不彻底。

3.疫病监测与应急处理

   疫病监测手段:定期采集猪只的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检测,监测是否存在疫病病原体;日常观察猪只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症状。

   应急处理机制:一旦发现猪只有异常症状,立即隔离观察,并送实验室进行诊断。若确诊为疫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对患病猪只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对同群猪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对猪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消毒。

   快速响应的重要性:疫病传播速度极快,快速响应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范围,减少猪只的感染数量和经济损失。及时采取措施还能防止疫病传播到其他猪场,保障周边环境的稳定。

四、小结

   猪场人员物质的流动是造成病菌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猪场不安定的主要来源,返场人员只有按照流程,熟练且严格执行才能做好关口的防护,保障猪场安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