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蓝耳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科学有效地控制猪只蓝耳,以下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些关键措施。

1. 后备猪驯化

后备猪驯化是控制蓝耳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在猪场外实施隔离,并在较小的日龄对后备猪进行驯化,可以预留出足够的排毒和持续感染时间,从而建立稳固的免疫保护力。关键因素包括:

①尽可能在3-4周龄至16-17周龄对后备猪实施驯化。

②同时引入多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后备猪。

③隔离区域执行全进全出管理,确保驯化区清空、清洁、冲洗、消毒、干燥后再引入后备猪。

④使用本场的同源蓝耳病病毒或减毒活疫苗进行免疫,建立消除性免疫力。

2. 引种和隔离

引种是蓝耳病传播的一个常见途径。因此,在引种时要了解引种猪只的健康状况,做好监测,确认安全后方可引种,并做好隔离工作,隔离期过后没有问题再进行混群饲养。

3. 生物安全和消毒

生物安全措施和日常消毒工作是防止蓝耳病传播的关键。每个栋舍的饲养管理工具应独立使用,烧碱水每日换新,用具使用完后及时清洗消毒,以有效避免场内传播。

4. 免疫接种

疫苗接种是压制蓝耳病的有效手段。定期做好疫苗免疫计划,使用灭活油乳剂疫苗或弱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显著降低蓝耳病的发生率。

5. 营养管理和保健

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提高猪群免疫力,是压制蓝耳病的重要措施。可以通过拌料使用特定的保健品,如绿原酸、杜仲多糖、杜仲黄酮等,来提高猪群抵抗力。

6. 监测和管理

建立实时监测数据库,定期抽样摸清农场疫情,以临床症状、猪群流动及诊断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行动计划。此外,猪场人员的培训也是确保措施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猪只蓝耳,减少蓝耳病对养猪业的影响。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