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面类型 牛舍地面可以采用多种建材,如水泥地面便于清理,节省人工,对牛体表面毛色和细菌控制较好,但防滑性欠佳,可压上防滑纹(间距不小于 10cm,纵纹深 0.4 - 0.5cm)。红砖地面如立砖地面保温性能比混凝土面好,但不耐水,水浸泡后容易损坏,且红砖不可平铺,应采取立式,因为肉牛体重较大,红砖平铺难以承受而粉碎。三合土地面主要含有泥土、熟石灰、沙,建议比例为 1:2:4 或者 1:3:6,成本低但坚固性和耐用性稍差,需定期维护。废旧石板、预制板可就地取材,节省前期养牛成本投资。 (二)牛床设置 牛床面积因牛群类别而异,每头所需舍内面积肉牛 4 - 4.5㎡,乳牛 4.5 - 5㎡。牛床一般长为 120 - 180cm,宽为 60 - 130cm,可根据牛群不同类别适当调整。牛床应有 1 - 1.5% 坡度,便于排水,并在牛床后半部划线防滑。 (三)墙体类型 开放舍三面有墙,一般南面无墙或只有半截墙,保温性能较差,通风采光好,适合于温暖地区。半开放舍与开放舍类似,三面有墙,南面有半截墙。封闭舍上有屋顶,四面有墙,并设有门、窗,保温性能好,适合较寒冷的地区采用。 (四)屋顶功能 屋顶应具备防雨和保温隔热功能,同时也有利于通风换气。挡雨层可用混凝土板、木板、陶瓦、石棉瓦、金属板和油毡等制作。在挡雨层的下面,应铺设保温隔热材料,常用的有玻璃丝、泡沫板和聚氨酯等保温材料。屋顶斜面呈 45°,牛舍高度标准通常为 2.4 - 2.8m。 (五)大门规格 所有牛舍大门均应向外开,不应设台阶和门槛,以便牛自由出入。成年牛舍门宽:2.0 - 2.2m,门高 2.0 - 2.4m,每有 25 头牛需有一扇大门。犊牛舍门宽 1.5m,门高 2.0 - 2.2m,每有 25 头犊牛须有一扇大门。 (六)舍窗作用 舍窗设在牛舍开间墙上,起到通风、采光、冬季保暖作用。在寒冷地区,北窗应少设,窗户的面积也不宜过大。在温暖的南方地区主要保证夏季通风,可适当多设窗和加大窗户面积。 (七)通道设计 喂料通道宽度一般为 1.2 - 1.5m,便于手推车运送草料。清粪通道同时是牛进出及挤奶工作的通道,其宽度要能满足粪尿运输工具的往返,考虑挤奶工具的通行和停放,而有致被牛粪尿所溅污。 (八)粪沟设置 粪沟设在牛床与通道之间,一般为明沟,沟宽 30 - 32㎝,以板锹放进沟内为宜,沟深 3 - 10㎝,以免牛蹄滑入造成扭伤。沟底应有一定排水坡度。 (九)饲槽特点 在牛床前面设置固定的通长食槽,食槽需坚固光滑,不透水,稍带坡,以便清洗消毒。为适应牛舌采食的行为特点,槽底壁呈圆弧形为好,槽底高于牛床地面 5 - 10㎝。 (十)运动场布局 单列式牛舍应坐北朝南排列,所以运动场应设在牛舍的南面;双列式牛舍应南北向排列,运动场设在牛舍的东西两侧,以利于采光。运动场地面应低于牛舍地面,并向外稍有倾斜,便于排水和保持干燥。 (十一)围栏功能 牛舍内和运动场四周均设有围栏,其功能是将不同大小、不同性别和不同类型的牛相互隔离开,并限制在一定的活动范围之内,以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便于科学管理。围栏高度 1.5 米较为合适,材料可以是木栅栏、铁丝网、钢管等。围栏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牢度。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