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场管理方面
生物安全
猪场隔离:建立有效的物理隔离设施,如围墙、防疫沟等,将猪场与外界隔离开来。阻止外来动物,特别是野猪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动物进入猪场。
严格消毒
对猪舍、养殖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可以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在猪舍空栏期,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包括墙壁、地面、料槽、水槽等各个角落。
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时必须消毒。人员要更换工作服、鞋套,经过消毒通道和洗手消毒后才能进入。车辆要进行全面喷雾消毒和轮胎消毒。
全进全出制度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一批猪全部转出后,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空栏,然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这样可以有效切断病原体在不同批次猪之间的传播链。
猪群密度控制
合理安排猪舍空间,避免猪只过于拥挤。每头猪应保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采食、饮水位置。一般来说,保育猪每栏饲养15 - 20头,育肥猪每平方米饲养1 - 1.2头较为合适。拥挤的环境会增加猪只的应激反应,降低免疫力,容易诱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二、饲养管理方面
营养均衡
提供营养全面、均衡的饲料,满足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饲料中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例如,维生素C和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猪的免疫力;钙、磷等矿物质对于骨骼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因为霉菌毒素会损害猪的肝脏、肾脏等器官,抑制免疫系统,增加猪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饮水管理
保证猪只随时有清洁、充足的饮水。定期检查和维护饮水系统,防止水管堵塞、漏水等情况。饮水的质量要符合卫生标准,必要时进行水质检测。如果水质不佳,可以安装水处理设备进行净化。
三、疾病监测与防控方面
疫苗接种
选择合适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接种。一般来说,仔猪在一定日龄(如3 - 4周龄)进行首免,间隔3 - 4周后进行二免;育肥猪在转栏前进行免疫接种;种猪每年定期免疫。
在接种疫苗后,要密切观察猪只的反应,如是否有发热、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疾病监测
建立日常的猪群健康监测制度,饲养人员要每天观察猪只的采食、饮水、精神状态、呼吸等情况。一旦发现有猪只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症状,要立即进行隔离和诊断。
定期对猪群进行实验室检测,如采集血液、组织样本进行血清学检测或病原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疾病的感染情况,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四、引种管理方面
引种来源
从健康、无疫病的种猪场引种。在引种前,要对种猪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疫病防控情况、猪群健康状况等。要求种猪场提供猪只的健康证明、免疫记录等相关资料。
隔离检疫
引入的种猪要进行隔离检疫,隔离期一般为30 - 45天。在隔离期间,要密切观察种猪的健康状况,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如检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抗体等。只有在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混入猪群饲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