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思路是关键

近年来,我国猪病流行情况依然严峻,多种疾病困扰着猪场,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及营养代谢性疾病等。据调查,猪蓝耳病、圆环病毒和轮状病毒是当前猪病中的主要问题。此外,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频发,对生猪产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未来趋势方面,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疫病防控将成为重中之重。同时,智能化养殖水平的提升也将有助于减少疫病的发生。

在防控思路上,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强动物疫病控制,猪场也需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做好疫病监测与预警。对于非洲猪瘟等缺乏有效疫苗的疾病,生物安全防控是唯一途径。而对于其他猪病,疫苗免疫、综合防控与净化等措施也需同步推进。

猪病未来发展趋势

1、很多因素有利于猪病的控制

1.1国家高度重视

  国家出台了大量有利于动物疫病控制的政策,比如新修订施行的《动物防疫法》,明确将“净、化、消灭”纳入动物防疫的方针和要求;建立由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组成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制定《无非洲猪瘟区标准》《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南》等规范,指导提升养殖环节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区域综合防疫能力,有利于保障养猪生产安全。

 1.2猪场数量减少

 国家从严从紧的环保政策和非洲猪瘟的发生,导致小型养猪场数量急剧减少,大型和超大型猪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猪场总体数量显著减少,有利于构建生物安全屏障,减少猪场之间的疫病传播。

 1.3生猪调运控制

 我国猪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活猪频繁而无序的调运。国家稳步推动“运猪”向“运肉”转变,推进指定通道规范化创建,强化调运监管,有利于切断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传播途径,降低疫病跨区域传播风险。

 1.4防控水平提高

 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以来,从业人员生物安全与疫病防控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猪场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疫病防控水平与职业素养不断提高,猪场生物安全硬件与猪舍环境控制装备改造升级,养猪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监测与检测成了猪场常规动作,有利于猪场健康发展。

2、部分因素不利于猪病防控

2.1某些工作落实不够到位

(1)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存在不够规范现象甚至是形式主义,动物检疫报检点存在交叉污染;官方兽医技术水平与责任心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力量较为薄弱。

(2)“屠宰环节自检”落实不够到位,自检不够规范,监管不够到位;屠宰环节入场关、待宰关、同步检疫关和产品出场关存在把关不严现象,屠宰企业生物安全执行不够严格。

(3)“精准扑杀、定点清除”不够到位、不够规范,存在病猪流入市场现象,增加疫病传播风险,且“拔牙场”再发疫病几率大。

(4)洗消中心存在交叉污染,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存在消毒不够严格、处理不够规范、监管不够到位等现象。

(5)良种猪育种体系不够完善,大量从国外引进优良种猪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国外的各种猪病;走私猪肉及其制品也可能把猪病悄悄带进来。

2.2人性的弱点

 部分养猪人在猪场发生重大疫病后不向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不告知周边其他猪场,甚至偷偷将病猪进行销售,导致疫病扩散。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可能出现“白瓶”疫苗进入猪场的现象,导致流行毒株复杂化,猪场疫病风险和控制难度加大。

 2.3技术水平低

 部分猪场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了解猪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盲目使用或滥用疫苗和抗生素,导致副作用产生、免疫功能破坏、毒株变异和重组、菌株耐药性产生。近些年,我国针对PCVD(猪圆环病毒病)、PRRS、PR、PED等病的疫苗种类越来越多,免疫频次越来越高,但疫病越来越复杂(最典型的是PRRS在我国的流行)。不按猪的生物学和行为学特性建设猪场和饲养管理,不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饲料饮水方面查找猪群发病原因,过分强调疫苗、化药、消毒在疫病防控中的作用,只想将病原“赶尽杀绝”。不科学的带猪消毒破坏黏膜屏障、对猪产生应激,导致病原容易入侵;过度消毒破坏菌群平衡、污染环境和饮水,导致条件致病性疾病容易暴发。全封闭、高密度、无光照等养殖环境,导致猪群抵抗力下降,感染阈值降低,易感性增高。楼房养猪快速推进、规模化养殖集团快速扩张,而相应的技术与人才储备未能与时俱进,缺乏结合场情的个性化疫病防控和处置方案,导致突发事件与安全事故常有发生;少数职业经理人和技术人员职业素养不高,人为造成猪场疫病发生。

 总之,从猪场层面讲,只有做好猪场内外生物安全,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保证饲料和饮水质量,科学使用疫苗与化药,重视猪群动物福利,才有可能防控疾病,做到安全稳定生产。

从业人员要有系统思维,掌握猪病发生的本质不仅仅是病原感染,更多的是因为环境、饮水、饲料未能满足猪的需要甚至损害了机体生理功能和屏障功能而导致,是生态平衡和免疫平衡被打破而导致;要有群体观念,有效处置猪场内弱猪、僵猪、残猪、次猪、病猪,提高群体免疫力,构筑免疫屏障,提高感染阈值;要有哲学思维,学会分析“压死骆驼”的究竟是哪根稻草,是原先背负的重担,还是骆驼本身,抑或是三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疾病的发生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养猪过程中潜在隐患的集中表现,是某些致病因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而导致另外一个问题的产生。养猪重在养,道法自然,要懂猪、爱猪、为猪,才能养好猪,才能使猪健康,才能使猪少发病甚至不发病。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