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质量苜蓿干草的标准
1.1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苜蓿干草品质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蛋白质含量的高低因苜蓿品质、生育期(初花期比盛花期高)、茎叶比(叶比茎高)、调制方法(暴晒时间短比暴晒时间长高)而有差异。据测定,初花期刈割的苜蓿粗蛋白含量为20% ~ 25%,盛花期刈割的为18% ~20%。市场上暂以15%为标准,但优质苜蓿草粉粗蛋白含量应略高于15%。
1.2 叶量
干草中叶量的多少是评价苜蓿干草常采用的一个标准。叶量丰富,叶片蛋白含量高,草质细柔,粗纤维少,适口性和利用率高。苜蓿叶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比茎中多1~ 1.5 倍,比胡萝卜汁多10~ 15倍,消化率高40% ,粗纤维含量低50% ~ 100%。但在生产应用上,常以目测为准,还没有用茎、叶比的具体数值来衡量。
1.3 色泽
调制出来的干草色泽是判断干草品质的依据之一,茎、叶色泽越绿,干草养分越高,若是淡黄色,养分较少;呈浅白色,说明刈割太晚或经雨淋;有褐色斑点或白毛则已发霉变质。
1.4 气味
气味也是评价干草质量优劣的标准之一。苜蓿干草的芳香气味是在调制过程中因牧草氧化,产生挥发油类等后,由于酶的作用形成的。芳香气味能提高牲畜的适口性,增加采食量。
1.5 杂草含量
苜蓿在播种时由于种子中混有其他牧草或杂草种子,或田间管理不善,野草滋生,在调制成的干草中不同程度的带有杂草,降低了苜蓿干草的等级。苜蓿商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检验标准规定杂草含量在8%以下。
2 苜蓿干草的加工调制
苜蓿常见的加工调制方法主要有青刈、晒制干草、青贮等,随着苜蓿加工技术的提高,加工的产品由最初的草捆、草粉、草颗粒、草块等初级产品发展到苜蓿叶蛋白等系列深加工产品。苜蓿干草和青贮是目前奶牛业用量多和市场需求量比较大的草产品。苜蓿干草是草食家畜冬春必不可少的粗饲料,由于其饲用价值高、原料丰富、调制方法简单、成本低、便于长期贮藏等特点,是北方牧草调制加工的主要类型。为了便于贮存和运输,常将调制的干草打成干草捆。美国出口的草产品中80 %以上都是草捆。草捆通常由捡拾打捆机将经过自然干燥或人工高温烘干后干燥到一定程度的牧草打制而成,其它干草产品基本上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而成的。根据所打制的草捆密度,草捆又有低密度草捆或高密度草捆之分,通常低密度草捆由捡拾打捆机在田间直接作业而成,高密度草捆在低密度草捆的基础上由二次压缩打捆机打成。
影响苜蓿干草品质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苜蓿刈割时期、干燥方法及贮藏条件和技术。优质的青干草含水量应在14 %~17 % ,具有较深的绿色,保留大量叶、嫩枝和花蕾,并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苜蓿草质优良,干草喂畜禽可以替代部分精料。据美国研究,按能量计算其代粮率为1.6:1,苜蓿富含蛋白质,如按能量和蛋白质综合效能,苜蓿的代粮率可达1.2:1。调制干草的方法很多,下面主要从不同干燥方法对干草品质的影响进行论述。
2.1 自然干燥技术
该技术是指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利用田间日光能或风能进行干燥。这种技术适合在干旱地区进行,其优点是成本低,干草有芳香味,不足之处是营养物质损失较多,并且这种方法对于天气条件的依赖性大。调制干草最忌雨淋,在细胞未死亡时淋雨会由于呼吸作用的增加而使消耗的营养物质增加,当苜蓿的含水量下降到50 %以下时淋雨可使各种复杂的养分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简单的可溶性养分而流失,遇上阴雨天气就会有极大的损失。为了使苜蓿的茎叶干燥速度达到同步和提高苜蓿在田间晾晒的干燥速度,在苜蓿收割时虽己采用了茎杆压裂技术,但在苜蓿干燥调制过程中仍会造成部分的损失。
如:
(1)由于细胞的呼吸作用和氧化分解作用而造成的生理生化上的损失,一般占苜蓿青干草的7 %。
(2)机械作用造成的损失,由于苜蓿的叶片和茎杆的干燥速率不同,在搂草、搬运、机械处理过程中造成的叶片、嫩枝的折断,脱落造成的损失比例约20 %。
(3)雨淋的损失,一般来说雨淋造成的损失较机械损失大。
(4)在适当的温湿度和通气不畅的情况下,细菌的活跃会使苜蓿发霉变质,营养成分下降甚至完全丧失。阳光的照射也会损失一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等。鉴于上述原因,因而在自然条件下调制苜蓿干草时应注意:干燥时间尽量缩短;干燥后期植物的各部分的含水量尽量做到一致;干燥期间应防止雨露淋湿及阳光的长期暴晒,调制中的各种操作应在苜蓿的柔嫩部分未折断或折断不多时进行。
2.2 高温快速干燥技术
该技术是采用加热的方法使苜蓿水分快速蒸发到安全水分含量。高温快速干燥技术是苜蓿大规模生产的方向,它一般适合于在高湿润地区实施,特点是加工速度快(3~10 min),干燥过程中温度高(700~1 000 ℃)。干草的生产几乎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烘干调制的苜蓿干草色、香、味几乎与鲜草相同,粗蛋白质含量较自然晾晒高出5 %~7 %,且干草中的杂草种子、虫卵及有害菌全部被杀死。但缺点是成本较高,且尽管蛋白质的保存量多,但芳香性氨基酸损失严重,并且高温使得部分蛋白质变性,从而使饲草在体内的消化率和适口性降低。
2.3 自然与人工结合干燥技术
该技术是将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方法结合进行苜蓿干草的调制,又称混合脱水干燥技术,其工艺流程见图1。它是在苜蓿含水量降到40 %左右时,直接送往苜蓿加工厂,利用大型烘干机械进行快速干燥后加工调制成草块、草颗粒等所需的草产品。其优点是烘干时所耗的能量少,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且营养成分损失较少。
免责申明:本文所发资料信息来自互联网收集,主要用于供给大家学习、交流。我们尊重原创作者和单位,若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