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在怀孕后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母牛血糖加量转移到胎盘,以供胎儿快速生长;出现孕酮、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作用;血液中免疫球蛋白转移到初乳等变化。
初乳并不是母牛产犊时才开始形成的,而是在母牛产前3周时初乳就开始大量聚集到乳房里产生的,从而使母牛生产之后能迅速分泌出初乳以给犊牛提供营养和免疫所需。
犊牛和母牛产前的联系主要依靠脐带,脐带可以传递营养素、激素和未知因子,而产后则主要依靠初乳传递免疫蛋白、营养素、激素、未知因子等。
成母牛淘汰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其一是在母牛产后60天内,该阶段淘汰占比达27%。此阶段奶牛正处于产奶高峰期,如果淘汰则会造成巨大损失。而这期间被淘汰的奶牛往往是围产期管理出了问题。另外一个淘汰高峰期为产后450天以后,原因可能是没有配上种并且产奶量较低。
从右图可以看出,中国奶牛主动淘汰比例较低,为11.4%,而同期来讲,荷兰,德国,美国,以色列等国的主动淘汰占比在40%以上。造成我国奶牛被动淘汰的主要原因是繁殖系统疾病、消化代谢疾病以及乳房和肢蹄疾病。另外可以看出,在中国奶牛养殖过程中,消化代谢疾病造成的被动淘汰排第二位,占比达20.7%,这揭示了我们在奶牛营养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研究发现,母牛在产犊以后如果体况评分降低过多的话,其子宫炎发病率和60天以内的淘汰率会明显的增加。
奶牛体况降低1分的话代表奶牛的体重减少55公斤,Grummer认为:假设产前BCS是3.5分而产后是2.5分,那么相当于减少了440兆卡的产奶净能。
免责申明:本服务平台资料来源于网络收集,以供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请诸位在阅读后,尽快删除,尊重资料原作者,支持正版。若所列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