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长与兽医需知道的健康管理数据

1.猪群健康状态监控的措施

临床监控:以兽医、生产技术人员、场长等为主,发现临床异常,及时干预

生产数据监控:生产管理数据和智能化设备数据

剖检:定期对典型症状的猪剖检,判断主要病变和可能的病因

实验室检测监控:日常检测、生物安全监测、重要病原定期检测、季度性血清检测

屠宰场病变监控:主要针对慢性消耗性病的监控。

曲博士展示了一张图片,介绍了如何识别出病弱猪。以及如何建立紧急汇报制度,包括日报告、周报告等。

2.需要重点监控的健康与生产数据

健康数据的来源为生产数据、狭义的健康数据、环控数据。

生产数据:

1)生产数据

  • 后备母猪
  • 后备母猪利用率与死亡率
  • 50kg以上:选留>85%;死亡率低于3%;
  • 7kg选留:>70%;死亡率低于8%;
  • 后备母猪利用率低的原因
  • 营养因素:霉菌毒素的管理、后备母猪营养
  • 管理因素:诱情与查情;
  • 健康因素:尤其是蓝耳病的感染;
  • 死亡率高的因素:
  • 重点排查: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猪瘟等烈性传染病;
  • 警惕:圆环病毒、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回肠炎等发病情况;
  • 基础配种母猪准胎率(采用周、批监控)
  • 标准:90%-96%之间;
  • 空胎与返情比例正常为4-10%;
  • 影响因素:精液质量、查情与配种技术、母猪发情状态、母猪健康状态
  • 尤其注意非规则返情(正常情期前后2天为规则性返情,如:配种后19-23天,或40-44天),预示着猪群的健康状态可能有问题。特别在蓝耳病、伪狂犬、猪流感等疾病的感染之后。
  • 基础母猪群流产猪数量(采用日、周、批监控)
  • 流产发生阶段:前期、中期、后期都可能发生
  • 正常比例:每周流产0.1%,且流产分布于各阶段;
  • 每批次:1.5%-2%之间
  • 流产原因:
  • 正常:季节性因素、生理性因素;
  • 非正常: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热应激、免疫应激等。
  • 育肥猪料肉比、生长速度等
  • 料肉比标准:115kg,正常在2.35-2.55之间;
  • 与品种潜力偏差:0.1-0.6之间。
  • 影响料肉比的因素:
  • 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回肠炎、支原体、疥螨等疾病;
  • 品种:公猪的育种潜能;
  • 营养:配方与饲喂方式;
  • 管理因素:饲料浪费;
  • 2)健康数据
  • 母猪场:死木畸比例(日监控)
  • 标准:与品种差异很大,繁殖力越好,死胎比例越高;
  • 死胎:0.4-1.2头,3%-8%;木乃伊:0.1-0.3头,1%-2%
  • 导致死胎数量增高的因素:
  • 生产管理因素:接产管理
  • >环境因素:热应激
  • >营养因素:体况管理;
  • 健康因素:蓝耳病、猪流感、伪狂犬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 导致木乃伊胎数量增高的因素:
  • 环境因素:热应激
  • > 营养因素:体况管理;
  • 健康因素:蓝耳病、细小病毒等繁殖障碍性疾病;
  • 基础母猪群死亡数(日、周、月监控)
  • 标准与预警值:年度死亡率:介于4-12%之间(与品种相关性很大);月度死亡率:0.3%-1%之间;每日死亡:不能超过0.2%;
  • 母猪死亡原因分析;突然死亡的
  • 非传染性因素:胃溃疡、热应激、脾扭转等;
  • 传染性因素:回肠炎、传染性胸膜肺炎、魏氏梭菌感染、非洲猪瘟等
  • 3)环控数据
  • 日常的温度、湿度、密度、洁净度、通风度、亮度数据
  • 3.通过数据监控进行健康管理的案例
  • 由于时间原因,只介绍了蓝耳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两个案例,通过数据监控,可以提前得到猪群疾病爆发的信息,提高介入干预。
  • 4.总结与讨论
  1. 猪群健康管理的核心:建立起预防体系和健康监控体系;
  2. 健康监控体系包括:临床监控、数据监控、实验室检测与检测、剖检及屠宰场病变评估等。
  3. 当前规模化企业均使用了生产管理软件、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室检测体系及猪群健康的汇报机制等。这中间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生产数据、健康数据、环控数据等,均可用于分析猪群的健康状态,从而更早的提醒猪群的健康异常。
  4. 在蓝耳病、非洲猪瘟、PEDV等重大疾病诊断与监控过程中,往往都是先出现临床异常或生产数据异常,再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也就是说,通过生产数据分析,可以更早地发现猪群异常。
  5. 兽医与场长需要每日、每周、每月关注生产指标的变化。尤其重点关注流产、死亡、食欲不振、死木比例等重要的生产数据。
  6. 要将临床巡视、数据分析及实验室确认结合起来,能够更高效率的学握更大猪群的健康异动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