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母猪经常需动员身体组织来维持足够高产奶量,尤其是一胎母猪,源于其初次哺乳期间自愿采食量不足;初胎母猪容易产生二胎综合征,这到底是因为体蛋白质、体脂还是能量负平衡引起的。本文重点分享在哺乳期母猪体况及其损失对随后繁殖性能的影响。

一、二胎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二胎综合征是指初胎母猪哺乳期严重的体况损失/负能量平衡会对随后的生殖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延长断奶至发情期、降低分娩率、减少产仔数及增加窝内仔猪体重差异。

       二胎综合征与生殖相关激素的变化和/或卵泡和卵母细胞发育受损有关。

       在断奶后第2天,体重损失严重母猪的卵泡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较低。卵泡发育的变化不仅影响卵母细胞发育,进而影响胚胎发育,还会影响黄体(CL)和 泌的发育。

       哺乳期体重损失较多的母猪在妊娠第4-16天的孕酮浓度较低,而其在随后的胚胎生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哺乳期体况及其损失的影响

1.饲料中蛋白的影响 在哺乳第3周,高蛋白含量饲料倾向于使仔猪窝重增高;在哺乳期,饲料蛋白含量对母猪的能量平衡或身体状况损失没有影响。

2. 哺乳期体况及其损失的影响

       断奶后第3天的卵泡大小与分娩后第1天和第21天的母猪体重和体蛋白质量呈正相关。排卵后第8天,血浆IGF-1浓度与分娩后第1天的背膘厚度呈正相关,并倾向于与分娩后第21天的背膘厚度呈正相关。血浆P4浓度与哺乳期眼肌损失、背膘和预估体脂呈负相关。黄体数量与分娩后第1天的背膘呈负相关,但与哺乳期的能量平衡呈正相关。黄体重量与分娩后第1天的估计身体蛋白质呈正相关,与哺乳期的估计身体蛋白损失呈正相关;相反黄体重量与背膘厚度均呈负相关。排卵后第8天的胚胎,胚胎数量与分娩后第1天的背膘和哺乳期的背膘损失呈负相关。胚胎存活率与分娩后21天眼肌厚度呈正相关。胚胎大小与体重减轻呈负相关,无论是下降绝对值还是百分比;胚胎大小与哺乳期的能量平衡呈正相关。胚胎大小的差异与背膘损失呈负相关。

3.排卵后第8天血浆IGF-1和P4浓度

       排卵后第8天P4浓度与黄体和胚胎数量呈正相关。血浆IGF-1浓度与黄体数量呈负相关,倾向于与胚胎数和黄体重量呈负相关。总之,哺乳期饲料中蛋白含量并不会影响体况损失和繁殖参数;负能量平衡和母猪体况损失,包括哺乳期的身体蛋白质和脂肪损失,会损害排卵后第8天的胚胎发育。这种生长迟缓可归因于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的缺陷,这是由哺乳期IGF-1介导的。孕酮在前一次哺乳期间受到体重减轻和能量平衡的影响,可通过支持子宫环境来维持妊娠早期受孕发育的重要媒介。

三、生产上的启发

1.提高哺乳期母猪饲料摄入量,而不是单纯依靠提高饲料中的蛋白含量。

2.试验证明,通过管理手段(环控、饮水、分餐等),提高母猪哺乳期饲料摄入量可改善母猪体况损坏和能量负平衡。  

3.哺乳期母体体况的下降,包括体重、体蛋白和体脂的下降,对排卵后第8天的胚胎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4.断奶后母猪体况较差,对母猪发情状态影响相对较小,但会影响胚胎着床,导致该阶段胚胎损失增多,进而影响产仔数和分娩率。

5.哺乳期体重损失(10%)是一条红线,体重损失超过10%的母猪的胚胎体积最小;且其血浆IGF-1浓度较低介导了对胚胎发育的负面影响。

6.哺乳期代谢状态不佳导致卵泡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受损,影响胚胎生长;在该阶段保持适当的体况对于维持正常的卵泡和胚胎发育至关重要。

7.妊娠后期母猪的体况也会影响随后繁殖性能,包括断奶后第3天的卵泡大小、排卵后第8天的血浆IGF-1浓度和黄体重量。

8.哺乳期母猪体况的损失会持续影响之后的繁殖性能,应充分利用哺乳期和妊娠期加快母猪体况恢复。

9.妊娠母猪前中期坚持调膘工作。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