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母猪二胎综合征的病因比较复杂,涉及营养平衡、日常管理、疫病等,猪场可将防控重点放在后备母猪的日常饲养管理上。
1.生殖营养供给欠缺
后备母猪培育期因成本控制问题未能饲喂专用后备母猪料,有的甚至还使用育肥猪料进行催肥,导致维持母猪繁殖性能的生殖营养欠缺。
2.过早初配,母猪发育不足
后备母猪发情后为最大限度榨取母猪效益,急于配种,忽视母猪初配年龄、体重和膘情。后备母猪发情时体成熟会滞后性成熟一段时间,过早配种,极易出现难产等问题,导致二胎症的出现。
3.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
为降低饲料成本,一味采购质量较差的饲料原料,母猪长期采食霉菌毒素超标饲料,导致霉菌毒素蓄积性中毒,从而造成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损伤。
4.妊娠期营养供给不足
后备母猪配种后,猪体发育远未体成熟,并不适合怀孕产猪。此时怀孕一定要保证获得充足营养,一方面满足胎猪发育,另一方面也要满足自身继续发育的营养需求。如果妊娠期饲养管理不科学,后备母猪自身与胎猪争抢营养,导致母猪二胎症。
5.初产母猪哺乳期失重
母猪初胎哺乳期吃的少,仔猪吸奶能力强,营养的供需间存在供不应求,初产母猪掉膘比经产母猪尤甚。这时如果母猪哺乳期营养供给不当,造成初产母猪哺乳期体重减少过多,体脂少,背膘薄,那么将直接导致母猪断奶后不能及时发情。
6.母猪围产期缺乏有效管理,生殖系统出现急性、隐性子宫内膜炎
母猪产前、产后7-10天是母猪应激最强烈阶段,抵抗力下降,此时是母猪体质最弱的时期。生殖系统极易感染病原微生物,母猪出现子宫内膜炎,暂时或终身失去繁殖能力。
7.感染繁殖障碍性疫病
母猪感染伪狂犬、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猪瘟、衣原体等繁殖障碍性疫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