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防控非洲猪瘟是一个痛点、难点。它的本质是就是温度、湿度和通风之间的矛盾。”9月29日晚,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在“养猪人讲养猪的故事”大型公益直播中再次谈到冬季“防非”策略。他表示,大多数猪舍的保温性能不是很好,再加上没有升温措施,就只好紧闭门窗,不敢通风,随之而来的就是湿度大、氨气浓度高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很多猪场发病的根本原因。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在分享《我国非洲猪瘟防控的思考——现实与策略》时曾指出,对于生猪养殖场/企业来说,生物安全是目前防控非瘟的唯一最有效的手段。
入秋以来,各个地区纷纷举办冬季非洲猪瘟防控会议,众多专家教授谈及“非瘟防控”策略,非洲猪瘟的防控再次成为生猪行业热议的话题。为此,《中国猪业》小编汇集多位专家的指导建议以及往年的《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南》,摘要重点内容分享给大家。
1
严格人员出入管理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人员阳性样品中,休假返场人员,新员工,场外员工等检出数占比最多。公司员工和外来人员的检出数占比是87.2% 和 12.8%。

(数据来源:陈芳洲博士)
a实行场区封闭管理,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前3天不得去其他养殖场、农贸市场、屠宰厂(场)、无害化处理厂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等场所。进入生产区进行洗澡换衣换鞋,可充分利用生活区淋浴室,满足三段式洗浴(一次更衣、淋浴、二次更衣)要求。进入生产区需做好鞋消毒。
2
限制外部车辆进场
有调查数据显示,车辆阳性样品中,外部客户拉猪车占比86.1%,是风险最大的车辆类型。其中,运输肥猪、淘汰猪的车辆是最危险的。

(数据来源:陈芳洲博士)
『梁宁养猪观点』创始人、长沙绿叶公司总裁助理梁宁曾表示,非洲猪瘟病毒污染有三个“重灾区”,分别是屠宰场、菜市场、发病场(无害化处理场的风险显著高于菜市场,因为和很多场接触更紧密),和这三大“重灾区”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一切媒介都属于高风险,而卖猪环节的拉猪车、运输人员则很容易与“三大重灾区”产生交集,仅仅依靠短时间内对拉猪车进行消毒很难保证绝对安全。
避免运猪车、饲料运输车、病死猪收集车、粪污收集车、私人车辆等外来车辆进场。养殖场应配备拉猪、拉料、运输粪污、运输病死猪的内部专用小型车辆。结束作业后,应及时对车辆及所经道路进行清洗消毒。无法配备专用车辆,可以联系信用好的运输公司,划定专门的车辆待检区,首先进行洁净度检查,再进行专业的采样检测,合格的才可以进行多级洗消。
3
物资入场静置或消毒
有调查数据显示,检出的物资样品中(如下图),果蔬肉米的占比高达46.7%,疫苗外包装检出量占比也较大(8.9%),提示我们非瘟风险无处不在,一定要执行好多级洗消流程。

(数据来源:陈芳洲博士)
在猪场门口或者生活区内设置物资消毒静置间,对物资进行消毒液浸泡或者静置。有条件的猪场可配备烘干设备。冬季可根据养殖量储备一定数量的饲料、兽药(含疫苗)、易耗品等必要物资,减少物资进场频次。不采购和食用非本场猪肉及与猪肉相关的熟食、火腿、风干肉、水饺、方便面等猪肉产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曾强调,冬季低温环境下,很难消毒彻底,有些物资能够长时间放置的就提前进场,静置足够长的时间;其他物资也要提前采购。他还建议,如果有洗消房最好,如果没有,可以搭建一个简易的阳光房,放置进场物资,通过干热的环境以及阳光进行消毒。
4
冬季消毒
冬季一方面很多流程难以执行到位,另外一方面消毒效果大打折扣。冬季消毒需要注意以下的关键点:
(1)消毒时间:尽量选择温度相对较高的时间段,如晴天,10点-15点期间进行。
(2)消毒方式:圈舍、地面、墙面常用喷洒、喷雾消毒,地面、墙面若无易燃物,可使用火焰消毒;室内空气常用喷雾消毒;器具、衣物等物品常用浸泡消毒,耐高温物品、金属围栏可使用火焰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器具、纺织品可煮沸消毒;密闭环境常用熏蒸消毒。
(3)消毒方法:注意将墙壁、地面、器具等表面的污物彻底清除后再进行消毒。消毒顺序应按照从里到外,即由猪舍内到猪舍外、生活区再到场区外的顺序依次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低温环境下,可适当加入氯化钠、甘油或其他防冻剂以防结冰。
部分区域的消毒方法参考如下:环境消毒:场区道路可用2%烧碱、1:400复合酚、1:200浓戊二醛等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猪舍消毒:猪舍走道、出猪台等可用2%烧碱、1:400复合酚、1:200浓戊二醛等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空栏消毒可用2%烧碱等。带猪消毒可用1:200过硫酸氢钾溶液。车辆消毒:空车可用1:200浓戊二醛、1:400复合酚等冲洗车辆。饮水消毒:可用二氧化氯消毒,作用1小时;或每吨水添加5克二氯异氰尿酸钠,作用1小时。病死猪排泄物:可往病死猪及分泌物污染区域撒漂白粉作用2小时。
5
做好引种和出猪管理
自繁自养是中小养殖户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确需引种的应选择信誉好的集团猪场集中引进猪只。猪只流动尤其要注意引种环节,非全进全出的养殖场户,在生猪进场后,应饲养21天确定健康后,再混群饲养。隔离饲养期间,防止人员、工具、物品等在健康舍和隔离舍之间交叉。销售猪只时,禁止场外销售人员进入猪舍选猪。可在养殖场围墙边上选择适当位置(距大门一定距离)建立出猪台,出猪台连接外部车辆的一侧,应向下具有一定坡度,防止粪尿、雨水向场内方向回流。出猪台及附近区域、赶猪通道应硬化,便于冲洗、消毒。出猪台应安装挡鼠板,坡底部应设置排水沟等。出猪后,立即对出猪通道和出猪台的地面进行消毒。
6
改造、升级设施设备
(1)改善保温、升温设备
仇华吉研究员曾强调,一定要保障猪舍必要的温度,减小温差。在温度有保障的情况下加大通风频次,至少要保证舍内氨气浓度不超标,湿度在65%以下。如果这个做不到,别说“防非”,防其他疾病都很难防。
(2)提升饲喂机械化水平
有条件的中小规模猪场可建小型料塔,并安装半自动化或自动化饲喂线。使用袋装料的场户,可建密闭的饲料静置库,库内加地仓和绞龙,舍内加接料管。家庭农场可实现定位栏单槽饲喂。
(3)改善饮水条件
使用深井水或自来水,避免使用地表水和浅井水。可建储水池或者水塔,方便对水体消毒。
(4)优化通风装置
可结合实际条件,安装风机进行机械通风,一侧进风,另一侧排风。
(5)增设隔断措施
猪场外宜修建实体围墙,场内栏与栏之间修建实体墙,不同功能区域可用围栏等隔断。
(6)实行地面硬化
宜对场内道路进行硬化。猪场门口设硬化路面,便于对到场车辆消毒。
7
强化管理措施
(1)确保猪只营养
要定期查看料槽、料斗,确保不缺料,保证猪只自由采食,仔猪料槽添加最大量不超过料槽容量的1/3,少喂勤添。不饲喂霉变饲料。每天定时清理料槽,避免饲料残留。在季节交替、温度骤变、高温高湿、环境变化等猪只容易应激时,可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抗菌肽等,提高猪群抵抗力。
(2)给予充足干净的饮水
要定期检查储水桶水量是否充足,水管是否有损坏、漏水等现象,水嘴是否能正常使用,水压流速是否满足猪只需求。定期清洗储水桶、消毒饮水设备,消毒时要卸下饮水嘴、饮水器、接头等,进行充分清洗后浸泡消毒。不仅要做到饮水没有非洲猪瘟病毒、而且要保证饮水品质和饮水量,也包括水温的适宜、矿物质不超标、不含致病菌。在发现周边有疫情时,可通过饮水添加酸化剂提前预防,降低爆发后猪只通过水线的散毒风险,为精准剔除赢得时间。
(3)维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要每日清扫猪粪,防止粪便堆积。定期清扫猪舍,防止猪栏、围墙、水管和料槽等积存尘土。要采取驱蚊蝇措施,可定期喷洒杀虫剂,使用蚊香或在舍内悬挂捕蝇灯和粘蝇贴。及时清除场内积水,防止蚊蝇幼虫孳生。在实体围墙安装挡鼠板、场内定期投放鼠药,防止鼠害。
抓住关键,利用非洲猪瘟的弱点,制定科学并简便的方案,便于落地,方便执行。
(来源:中国猪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