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颗粒硬度是饲料企业都十分关注的质量指标之一,在畜禽饲料中,硬度高会造成动物适口性差采食量降低,甚至造成乳猪口腔溃疡等;但是如果硬度低则含粉率会增大,特别是颗粒料的硬度低还会造成饲料分级等不利质量因素。因此企业要保障饲料硬度符合质量标准,除了调整饲料配方外,也要着重关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阶段工艺对颗粒饲料硬度的影响。
01硬度测定操作方法
1、调整硬度计:将硬度计放平,按下仪表盘上部回零按钮,并转动仪表盘,使指针指向0刻度;
2、选取样品:取样品200克左右,随机选取长度为2倍直径的饲料颗粒10颗(切面平整),横放于硬度计工作台上,并与硬度计压头中心相对;
3、测定:轻轻旋转硬度计手轮,使饲料颗粒充分与硬度计压头接触,直至压碎,压碎瞬间停止旋转手轮;
4、读数:大针走一圈为1KG,走一大格为0.1KG,走一小格为0.01KG,小针走一格为1KG,测定结果=小指针数字+大指针数字,最终求十个样品的平均值。
02粉碎工艺的影响
粉碎工艺中对颗粒硬度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的粉碎粒度,一般来说,原料粉碎粒度越细,在调质过程中淀粉越容易糊化,在颗粒料中的粘结作用越强,颗粒越不容易破碎,硬度越大。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生产性能和环模孔径的大小,对粉碎粒度做适当的调整。
03膨化工艺的影响
通过对原料的膨化处理能够脱除原料中的毒素,杀灭细菌,消除有害物质,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变性,淀粉充分糊化。目前膨化原料主要用于高档乳猪料和特种水产料的生产。对于特种水产料来说,原料通过膨化后,淀粉糊化度增加,成形颗粒的硬度也增加,有利于提高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对于乳猪料来说,要求颗粒比较酥脆,不能太硬,有利于乳猪的采食。但膨化乳猪颗粒料因为淀粉的糊化程度高,因此饲料颗粒的硬度也较大。
04混合及油脂添加的影响
原料的混合能提高各种粒度组分的均匀度,有利于保持颗粒硬度基本一致,提高产品质量。在硬颗粒饲料生产中,在混合机内添加1%~2%的水分,有利于提高颗粒饲料的稳定性和硬度,但是也需考虑由于水分的增加给颗粒的干燥和冷却带来负面效应,也不利产品的贮存。在湿颗粒饲料的生产中,粉料中可以添加高达20%~30%的水分,在混合过程添加10%左右的水分,比在调质过程中添加更容易。高水分物料成形后的颗粒,硬度小、湿软、适口性好,大型养殖企业可以采用这种湿颗粒饲料,湿颗粒一般不易贮存,一般要求即生产即饲喂。在混合过程中添加油脂是目前饲料生产车间普遍采用的一种油脂添加工艺。添加1%~2%的油脂降低颗粒的硬度效果不显著,添加3%~4%的油脂时能够显著降低颗粒的硬度。05蒸汽调质的影响
蒸汽调质是颗粒饲料加工中的关键工艺,调质效果会影响颗粒的内部结构和外观质量。蒸汽质量和调质时间是影响调质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高质量的干燥饱和蒸汽能够提供较多的热量来提高物料的温度,使淀粉糊化,调质时间越长淀粉糊化度越高,成形后的颗粒结构越致密,稳定性越好,硬度也越大。对于鱼饲料来说,一般采用双层或多层夹套调质,以提高调质温度和延长调质时间。更有利于提高鱼料颗粒在水中的稳定性,颗粒的硬度也相应增加。
06制粒工艺的影响
制粒过程中,环模的孔径和压缩比等技术参数也会影响到颗粒的硬度,采用相同孔径而压缩比不同的环模成形的颗粒,其硬度随着压缩比的增大而明显增大。选择合适压缩比的环模,能够生产适宜硬度的颗粒。
同时,颗粒的长度对颗粒的承压能力也有明显的影响,相同直径的颗粒,在颗粒没有缺陷情况下,颗粒长度越长,测定的硬度越大。因此调整切刀的位置,保持合适的颗粒长度,能使颗粒的硬度保持基本一致。而颗粒直径截面形状对颗粒硬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环模的材质对颗粒的外观质量和硬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普通钢环模和不锈钢环模生产出来的颗粒饲料有较明显的区别。
07后喷涂工艺的影响
为了延长饲料产品的贮存时间,保障一定时间内的产品质量,需要对饲料颗粒进行必要的干燥和冷却处理。
在测定颗粒硬度的试验中,通过对同一个产品多次分别在冷却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测定颗粒的硬度发现:硬度低的颗粒受冷却时间影响不明显,而硬度较大的颗粒随着冷却时间加长而颗粒硬度减小。这可能是因为随着颗粒内部的水分散失,颗粒的脆性增加,影响颗粒硬度。
同时对颗粒进行大风量快速冷却和小风量缓慢冷却后,进行比较发现前者较后者硬度有所降低,颗粒的表面裂纹有所增加。另外值得一提是对大的硬颗粒进行破碎,使大颗粒成为小的碎粒,能够使颗粒的硬度显着降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