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猪只疾病的几大分类中,脑炎类疾病对于猪只的健康影响也比较大,其中能引起猪只脑炎症状的病原主要有以下几种:链球菌、乙脑、伪狂犬、大肠杆菌,下面关于上述几种致病病原的特点和相关的防治方法,给大家进行分享:
1、链球菌型脑炎:①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但有荚膜。为兼性厌氧菌;链球菌病型可以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淋巴结脓肿型、关节炎型,本期主要讲解脑炎型链球菌:
②病程1~2d。主要致病原为C群和R群链球菌,多发生于20~35天前后断奶仔猪和保育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病猪病初体温稍高,食欲减退,有鼻液流出,便秘,继而病猪会表现出神经症状,转圈,空嚼,磨牙,仰卧,直至后躯麻痹,侧卧于地,最终昏迷而死。
③特点:其症状类似于伪狂犬,返弓腿似划船,但区别在于伪狂犬是间歇性的,而脑炎一直划动,持续时间长,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也较高;
④用药:首选青霉素类,快速杀灭,但青霉素穿透不了脑屏障,这就需要能穿透脑屏障的药磺胺嘧啶钠配合使用,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另外根据猪的病情轻重,配合耳静放血、减压,和甘氯醇,速尿等药物减轻脑水肿,能够提高治疗率,降低死亡率;
2、乙脑:①本病主要通过蚊蝇的叮咬进行传播,病毒能在蚊体内繁殖,并可越冬,经卵传递,成为次年感染动物的来源。由于经蚊虫传播,因而流行与蚊虫的孳生及活动有密切关系,有明显的季节性,80%的病例发生在7、8、9三个月;
②特点:猪的发病年龄与性成熟有关,大多在6月龄左右发病,其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0%-30%),死亡率低;新疫区发病率高,病情严重,以后逐年减轻,最后多呈无症状的带毒猪。其特征主要为高热、流产、死胎和公猪睾丸炎,原因为:病毒通常不能突破血脑屏障入脑,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所以多为隐性感染,临诊上很少有脑炎症状的病例;
保育仔猪常突然发生,体温升至40-41摄氏度,稽留热,病猪精神萎缩,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呈球状,表面附着灰白色粘液;有的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有的病猪视力障碍;最后麻痹死亡。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