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随着北方地区气温的逐渐下降与昼夜温差的显著增大,理论上蛋鸡的采食活跃度应有所提升,进而促进产蛋率的回升及蛋品质的改善。然而,近期走访市场发现,众多鸡场面临产蛋率持续低迷、蛋重不达标、白壳蛋与软皮蛋比例增高的挑战。这一现象除归因于夏季高温期间鸡群体质受损、营养消耗过度外,还需警惕寄生虫病复发风险的上升,其对鸡群健康与产能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01 临床特征 白冠病发病特征首先是鸡冠苍白,鸡冠上有明显的红色或白色颗粒状物质,精神沉郁,产蛋率下降,软壳蛋增多,大群粪便中绿色比例增多。随着病程时间,采食量下降明显,死淘明显加重,病死鸡口中流出血液,泄殖腔沾染绿色粪污。 02 刨检症状 剖检鸡冠苍白的鸡血液稀薄。剖检症状主要表现在肠道或肠系膜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结节;严重的心肌、心冠脂肪有明显的出血点;全身皮下 组织有出血点;肝脏、脾脏出血;输卵管子宫部有出血结节。 03 发病诱因 白冠病的病原为住白细胞原虫,传播媒介主要是库蠓。住白细胞原虫的配子会通过库蠓吸食传播给鸡群,主要寄生在感染鸡只的腺胃内,在腺胃壁中发育成熟。原虫寄生在单核细胞和白细胞中,导致鸡出现贫血症状。库蠓的活动与季节的消长和气候条件有关。在温度20度以上,水面充足的地区,都是库蠓的活动频繁期。 04 临床特征 白冠病诊断较容易,治疗时特效药为磺胺间甲氧嘧啶,首次用药可加倍,第二天按正常量,连用4天。为了加速代谢磺胺类药物,减少肾脏负担,可以配合0.1%小苏打拌料。鸡群出现贫血症状可以适当用维生素K3连用3-5天,维生素C和维生素E辅助缓解应激。治愈之后选择中药补气类的药物帮助机体恢复体质。 磺胺类药物在产蛋期已经禁用,其他时期也要注意休药期。因此,针对白冠病等禽类疾病的防控策略,应秉持“防优于治”的原则05预防重点 预防的重点在于切断传播途径,设法消灭库蠓等传播媒介是关键。 清扫整个厂区,清理低洼处积水,填平低洼处,防止库蠓在积水中繁殖。 清除整个厂区的杂草,如厂区外杂草较多可以适当喷洒除草剂,减少飞虫、蚊子、库蠓在厂区内活动。 在鸡舍的通风小窗和进出的大门安装较细网眼的纱网,切断库蠓的传播途径,防止库蠓进入鸡舍易感染鸡只。 降雨后在厂区水沟、粪沟、纱网外侧喷洒适合的杀虫剂,选择日出和日落库蠓高活动时期进行杀虫,降低库蠓滋生的机率。 定期对鸡舍使用季铵盐类或络合碘制剂的消毒剂进行消毒,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 检修鸡舍的密闭性,防止有不严密处容易飞入库蠓。保持合理的风速,降低鸡群的体感温度的同时也可以减少飞虫类在鸡舍内存留。 在水面充沛,温度较高的地区,可以阶段性用中药预防。 每天巡视鸡舍,发现病鸡要及时挑出单独治疗饲养,防患在鸡舍内造成传播。 05 小结 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白冠病虽呈现点状散发态势,但其对养殖产能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其影响周期可延长至一个月以上,直接且显著地削弱经济效益。鉴于大规模发病时,除磺胺类药物外,其他治疗手段效果有限,但磺胺类药物残留问题较为突出,长期存在于禽产品中,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因此,将预防工作前置,构建全面的防控体系显得尤为关键。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管理中,不仅要强化鸡场内外环境的卫生维护,包括及时清理积水、铲除杂草等易滋生蚊虫的温床,也要做好鸡舍内外的环境消毒,有效压缩库蠓等传播媒介的生存空间,从根本上切断白冠病的传播途径。 |
(文章来源:现代畜牧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