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种阶段

   选择后备母猪时,要考察其品种特性、生长速度、繁殖性能以及健康状况。优先挑选来自健康种猪群、具有良好遗传潜力的母猪。在引种运输过程中,要确保车辆清洁、通风良好,减少应激。到达猪场后,应先进行隔离饲养,一般隔离时间为 30 至 45 天。隔离期间,密切观察母猪的饮食、精神状态和健康状况,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和驱虫处理。


二、饲养环境营造

1. 猪舍布局:后备母猪猪舍应布局合理,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不同生长阶段的后备母猪可分区域饲养,便于管理。

2. 温度湿度控制:保持猪舍温度在 18℃至 22℃之间,相对湿度在 50%至 70%。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可采用喷雾、通风等措施;冬季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母猪受寒生病。

3. 卫生清洁:定期清理猪舍粪便和杂物,保持猪舍干净整洁。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每周至少一次,消毒剂应交替使用,防止细菌和病毒产生耐药性。


三、饲料营养供给

1. 不同阶段调整:后备母猪生长初期,饲料应以促进生长发育为主,保证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物质的充足供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尤其是与繁殖相关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 E、叶酸、钙、磷等,为后期发情配种做好准备。

2. 控制体况:根据后备母猪的体况及时调整饲喂量,避免过肥或过瘦。过肥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发情和受孕;过瘦则会影响生殖器官发育和卵子质量。一般通过观察母猪的体型和触摸其背部脂肪厚度来判断体况。

四、日常管理要点

1. 分群管理:按照体重、年龄等因素对后备母猪进行合理分群,每群数量不宜过多,一般为 8 至 10 头。这样可以减少争斗和应激,便于观察和管理。

2. 运动锻炼:给予后备母猪适当的运动空间,每天让其进行一定时间的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骨骼发育,提高繁殖性能。

3. 发情鉴定:后备母猪达到适配年龄后,要密切观察其发情表现,如阴户红肿、流出黏液、出现静立反射等。做好发情记录,以便及时安排配种。

五、疫病防控策略

1. 免疫程序制定: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猪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为后备母猪接种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细小病毒等疫苗,确保猪群健康。

2. 疾病监测: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体系,定期对后备母猪进行血清学检测和临床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疾病问题。

3.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物品的进出,做好消毒工作,防止疫病传入。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