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腹泻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水样腹泻,呕吐,嗜睡脱水,厌食,迅速消瘦为主要特点,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疫苗免疫效果也参差不齐,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仔猪,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以下是关于猪轮状病毒的症状和治疗的一些信息:
- 症状:
- 仔猪:潜伏期一般为12-24小时,发病初期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不愿走动,有些吃奶后发生呕吐,继而腹泻,粪便呈黄色、灰色或黑色,为水样或糊状。症状的轻重取决于发病的日龄、免疫状态和环境条件。缺乏母源抗体保护的仔猪在出生后几天内症状最重,环境温度下降或继发大肠杆菌病时常使症状加重,病死率增高。通常10-21日龄仔猪的症状较轻,腹泻数日即可康复,3-8周龄仔猪症状更轻。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2~24 h。病猪感染后初期表现出精神不佳、食欲减退、嗜睡呆滞、畏冷喜渴、哺乳后出现吐奶或采食后出现呕 吐,随着病程延长,会出现腹泻现象,由粥样便逐渐变为水样稀便,并伴有腥臭味,腹泻严重的猪只会出现脱水症状,极度消瘦,并伴随死亡现象,死亡率与仔猪的日龄,气温,继发感染等因素相关。成年猪感染只是呈隐形感染,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可以持续性排毒。妊娠期母猪感染后可能出现流产或产出死胎,哺乳期母猪感染会出现呕吐、腹泻或无乳等现象。
-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 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 对症治疗:及时停止喂乳,以葡萄盐水或复方葡萄糖溶液给病猪自由饮用,以补充体液和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可投用收敛止泻剂,如蒙脱石散等,以减少腹泻次数。
- 支持疗法: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细菌性感染,如阿莫西林、头孢噻呋等。此外,还可使用一些具有抗病毒功效和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中草药进行辅助治疗。
- 护理措施: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和温暖,避免仔猪受寒。及时清理粪便和呕吐物,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猪轮状病毒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猪的日龄、健康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猪的症状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预防该病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降低感染的风险。
(一) 加强饲养管理
实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这是控制轮状病毒病进入猪场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若切实引种,需做好病原的监测,以及混群前的隔离驯化工作。建立良好的卫生消毒制度,该病的传播与环境,饲料的卫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清理场内的卫生,定期科学的消毒,可降低该场的病毒载量,有效阻断该病的传播。加强仔猪的护理,该阶段是该病的高发阶段,在保持适宜温度条件下,尽量加强通风,保持环境的卫生和干燥,减少不良应激带来的影响,新生仔猪确保充足的初乳摄入,以增加抵抗力。另,充足的饲料营养,高质量的饮水条件,也是减少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合理保健与治疗目前针对轮状病毒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以支持疗法,防治仔猪脱水导致的死亡为目的,保健是以干扰病毒复制,控制继发感染,提高仔猪的肠道健康为主。
如果怀疑猪感染了轮状病毒,建议及时咨询兽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文章来源:养殖管理与技术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