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猪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病,它不仅给猪场带来猪只死亡的直接损失和大量医药费的支出,而且还影响到幸存猪的生长发育。近年来,腹泻病在一些地区和猪场的流行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养猪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各种类型的腹泻中,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危害严重。它们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感染的,而寄生虫和管理不当、营养缺乏等因素引起的普通内科病则往往是腹泻性疾病的诱发原因。为进一步加强猪腹泻病的防治,现将生产中常见的猪腹泻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仔猪红痢

 1.1 流行特点 主要侵害1~3日龄的初生仔猪,病程短,死亡率高。

 1.2 特征症状及病变 突然排血便或红褐色稀粪,偶有呕吐,体质虚弱,很快死亡。特征性    病变主要在空肠,外表呈暗红色,肠腔充满含血的液体,肠系膜淋巴结呈鲜红色,有时病变可扩展到回肠,但十二指肠一般无病变。

1.3 实验室检验 关键是做血清中和实验,确定病猪肠道内存在C型魏氏梭菌的毒素。

1.4 防治 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往往来不及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主要依靠平时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预防。


2 、仔猪黄痢

2.1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1周内(特别是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较少,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2.2 特征症状及病变 突然发病,排黄色黏液状稀粪或水样粪便,混有凝乳状小片和气泡。肠内有大量黄色液体和气体,肠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和回肠次之,结肠较轻。

 2.3 实验室检验 采集小肠前段的内容物,做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有条件的猪场可做肠毒素的测定。

 2.4 防治 采用以改善饲养管理,加强卫生防疫为主的综合性措施。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防治,或使用微生态制剂。也可选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于产前分两次免疫母猪。


3、 仔猪白痢

 3.1 流行特点 通常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口龄为最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率较高,但病死率较低,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是该病发生的外因。

 3.2 特征症状及病变 排灰白色、浆糊状稀粪,有腥臭味。肠内有不等量的食糜和气体,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变薄。

 3.3 实验室检验 从小肠可分离出大肠杆菌,用血清学方法可鉴定。

 3.4 防治 基本同仔猪黄痢,但影响该病发生的因素较多,应进行临床调研分析,找出该病的诱因,并克服之,在此基础上开展治疗,方能奏效。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