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Infection with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简称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发生在猪上的一种高度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有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之分。该病以发病急、发生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脾梗死为特征。
猪瘟流行广泛,发病率、死亡率高;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母猪感染后,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该病一年四季流行,可对养猪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养猪场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科学卫生管理,按时清扫、消毒,保证猪只营养充足,从而提高猪只免疫力,使猪瘟疫情得到控制,才能减少猪瘟造成的影响。
一.表现形式
1. 体温升高:病猪体温会升高到40-42℃,稽留热。
2. 皮肤变化:病猪的皮肤会出现红点或红斑,尤其是在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部位。
3. 消化系统问题:病猪会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的情况,严重时会出现呕吐和粪便带血。
4. 呼吸系统问题: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等症状。
不同类型猪瘟的症状差异
温和型:病猪体温在40-41℃,腹部、尾巴、耳朵等处出现坏死和淤血现象。
慢性型:病猪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温时高时低,全身出现紫斑,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急性型:病猪体温持续升高至40-42℃,全身和内脏充血出血,伴有淋巴结、肾、胃肠粘膜出血等症状。
最急性型:病猪体温迅速升高至40-42℃,全身出血,母猪易流产,70%会病亡。二、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
1、直接接触:感染的猪只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亲吻或共用饲养设施传播疾病。
2、间接接触:非洲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饲料、水源、工具和车辆传播。
3、野生动物:野猪、野狗和软体动物等野生动物可以充当非洲猪瘟的宿主,传播病毒给家养猪只。
4、人类:人类可以成为传播病毒的媒介,例如,通过不当处置感染猪只的尸体或废弃物。
诊断方法
如果你怀疑猪只患有非洲猪瘟,应尽早请专业兽医进行诊断。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
1、临床观察:兽医会观察猪只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呼吸急促、皮肤瘀点等。
2、血液检测:通过采集血液样本,可以检测非洲猪瘟的抗体或病毒DNA。
3、病理学检测:对死亡猪只进行尸检,检查内脏器官的异常,以确定病因。
4、PCR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可用于检测病毒的DNA。
二.猪瘟的预防措施
1、隔离感染猪只:感染猪只应立即隔离,以减少传播风险。
2、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在养殖场内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如定期消毒、控制野生动物进入、限制人员出入等。
3、合法处理死猪和废弃物:死亡猪只和废弃物应得到合法处理,避免传播病毒。
4、疫苗接种:猪瘟活疫苗两次接种分别在35日龄和63日龄进行接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