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山羊。绵羊都易感染,羔羊感病后死亡率较高。它多由病羊和含有羊痘病毒的皮屑随风和灰尘吸人呼吸道而感染,也有通过损伤的皮肤而感染的。发病初期,病羊精神不好,不吃不喝,流鼻涕,淌眼泪,体温升高,心跳和呼吸次数增加。在鼻子、眼睛周围和嘴唇、阴门外面,以及乳头等处出现小红点,并迅速形成直径3-5毫米的硬圆丘疹。过6天左右,丘疹增大,形成水泡,体温稍有下降。水泡经2-5天变成脓泡,体温再次上升,一般持续2天左右。最后脓泡干涸,变成黑褐色的痴皮。有的病羊还会出现腿瘸、眼瞎、咳嗽、拉稀等。
对于羊痘一些养羊户总是满不在乎,认为其就是一种简单的皮肤病,不会对羊群造成太大的危害,然而实际上羊痘确实一种对羊群危害比较大的传染性疫病,羊群发病率最高可达80%以上,病死率最高可达25%~50%。冬末春初为羊痘的高发季节,因此当前养羊户需注意加强防治工作。
一、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羊痘这个病的特点:
第一、有着超高的死亡率,
第二、有着极快的传播速度。
大家对这个一定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因为他的危害性太大了。
他的危害性主要是不好治,治不好,它不像羊得了个感冒发烧,打打针就好了。
比如羊羔子得了这个病死亡率100%,治不好,死亡率实在是太高了,就算是大羊得了这个病,也得半个月才好,而且这还是控制及时的情况下,不及时也是要死亡,而且就是治好了,也会有后遗症。可采用青霉素+安乃近、板蓝根,头孢噻呋钠或磺胺嘧啶钠等抗菌药物进行肌内注射,同时可给病羊喂服一些荆防败毒散(辛温大败毒)。
羊痘的潜伏期平均为6~8天,开始羊群中仅有个别羊发病,而后会逐渐波及整个羊群甚至周围羊群。病羊患病初期体温会升高到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可视粘膜可见卡他、化脓炎症。经过1~4天后,患羊会在皮肤无毛或少毛处(例如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内侧、腹部、尾内侧及乳房等)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斑点,1~2天后出现丘疹突出于皮肤表面。随着丘疹的逐渐扩大,变为灰白色或淡红色半球状隆起的结节,结节在2~3天则会变成水泡,且水泡内容物会逐渐增多,最后水泡则会变为不透明的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会逐渐干燥形成痂皮,2~3周后痊愈。不过有相当一部分病羊会出现继发感染,特别是炎热的夏季,痘疹部位出现化脓和坏疽,形成较深的溃疡,散发出恶臭气味,最终多死于败血症,其病死率高达25%~50%。
二、羊痘的治疗
羊痘是会传染人的,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传染的,所以我们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自己被传染上。当病羊痘疱较多或出现继发感染时,可采用青霉素、头孢噻呋钠或磺胺嘧啶钠等抗菌药物进行肌内注射治疗方案如下:
1、可以使用:银黄注射液+头孢,是以黄芪粗提液和金银花粗提液组成,主要治疗羊痘和羊身上起的疱疹。
2、拌料:板青颗粒+多维+卡巴匹林钙,辛温大败毒主要就是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有效治疗和预防羊痘病3、消毒:戊二醛或者聚维酮碘,它是碘伏和聚维酮碘的升级版,可以给羊身上消毒、杀菌,药效持久,避免传染给其他羊。推荐使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三、羊痘综合预防
1、接种疫苗,羊痘疫苗是一定要做的,每头份0.5ml生理盐水稀释后,在尾巴根内侧或股内侧,皮内注射,注射后4-6天就可以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2个月,所以每年都要做,(小羊羔出生一个月后就可以接种疫苗,建议2个月做)。
2、拌料预防,羊痘高发于冬末春初,我们可以提前预防,定期添加:辛温大败毒,甘草颗粒,板青颗粒可以有效治疗和预防羊痘疾病。
3、做好消毒,羊痘会通过空气和接触进行传播,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消毒,消毒液最好交替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