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呼吸系统疾病
1.1 气喘病。猪气喘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如果不能及时隔离和消毒,很可能会导致大规模传染。天气和季节变化导致猪气喘病高发,但没有固定的病程,对防治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在猪日常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预防和治疗猪气喘,尽量多的依靠自我繁育,防止外来猪种带来病毒。在猪日常饲养过程中要做好饲料的合理采购及配制,根据不同时期生猪的生长需求进行相应饲料的使用和调整,并要对饲养环境进行消毒,避免环境差而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定期给猪接种疫苗,加强免疫管理,减少猪哮喘病的发生。
1.2肺炎支原体疾病。猪肺炎支原体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猪感染后会出现哮喘、咳嗽、体温持续升高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肺气肿、肺水肿等症状,最终导致猪死亡。猪肺炎支原体病受天气、气候等因素影响,气温不断升高会增加治疗难度,可同时采用泰乐菌素、土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治疗猪肺炎,减少猪气喘病的发生。但要根据猪的体重来调整药物用量,这样才能保证药物使用效果。
02消化系统疾病
猪是杂食动物,与其他部位相比,其消化系统的疾病更为复杂。为了从源头上防止消化系统疾病,必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猪进行合理、科学、全面地饲喂,防止疾病的发生。饲养过程中要定时定量,不能随意更换饲料,确保饲料的品质,同时要注意饮水卫生。另外,在冬季要注意猪舍保温,防止呕吐和腹泻,出生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同时接种痢疾疫苗,提高仔猪消化系统免疫力。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和硫酸铵等药物也常被用于治疗猪流感,兽用藿香正气液也可起到特定的治疗效果。疾病高发期应在猪饲料中添加适当的微生肽或中草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提升免疫力,并对猪舍进行消毒。
03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是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传染病,此病有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组织化脓等症状,严重的病猪淋巴肿大,关节组织肿胀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表征。治疗链球菌病首先要切开病猪的化脓部分,尽量排出脓液,然后用药物进行彻底地清洗消毒,常用方式是肌内注射青霉素、强力霉素、安痛定等。要想有效防治猪链球菌病,就要加强免疫接种,减少猪链球菌病的发生。
多数情况下,生猪疾病的原因多、种类复杂、典型症状不明显,经常出现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利于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给公共食品安全带来安全隐患。
农村常见猪病的预防措施
01加强对生猪的日常管理
生猪日常管理是生猪养殖的重要工作内容,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根据养殖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生猪养殖计划,将猪场建设在远离人口密集区域的位置。做好猪舍的通风与光照工作,禁止非养殖场人员进入养殖场,定期开展猪舍粪污的清理工作,清除生猪排泄物与饲料残渣,保证生猪摄入营养物质的均衡性,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
02定期接种疫苗
疫苗是生猪养殖过程中最常用的疾病防治方式,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该选择疾病防治效果好且质量优良的疫苗,在生猪生长的各个阶段为生猪接种疫苗。比如,针对刚出生的仔猪,养殖户应该及时注射伪狂犬病活疫苗。对于出生满一个月的仔猪,则应该注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根据本地区养殖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与疫情防疫部门沟通,做好生猪疫苗接种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疫苗疾病预防效果的有效提升。
03消毒预防工作
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根据本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定期进行猪舍的消毒工作,避免因为猪舍内病毒消杀环节出现问题,导致猪群发生传染性疾病。由于夏季温度较高适合各种细菌的生长,所以养殖人员应该提高夏季猪舍病毒消毒的频率,避免因为猪舍内细菌感染情况的发生,导致生猪感染疾病。此外,冬季天气寒冷且温度较低,生猪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风寒症状,对此,养殖户应该制定完善的猪舍保温保暖措施,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促进养殖户经济收益的有效提升。
04喂养环节的预防
养殖户在生猪饲喂过程中,应该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按照本地区季节气候变化特点以及生猪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合理调整饲料的配比,根据生猪养殖的要求,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减少黄曲霉素的摄入量。农村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经常将剩菜作为生猪喂养的饲料,由于剩余饭菜中残留大量的病菌,生猪长期食用剩饭剩菜难免会感染各种病菌。所以,养殖户在饲喂生猪时,应该避免使用剩菜饲喂,而是应该严格按照生猪养殖的操作规范饲喂,保证生猪饮食的清洁干净,才能达到有效降低疾病感染率的目的。

农村生猪养殖户因为受到投入资金有限、养殖经验不足且未接受专业养殖技术培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村的养殖户在生猪发生疾病后都出现了疾病防控工作不到位的问题, 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该加强农村生猪养殖户生猪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降低生猪疾病感染率的基础上,促进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