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鱼的生物学特点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各类喜吃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精饲料。因为草鱼吃草,所以通用名为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草棒、鲩、油鲩、草鲩、白鲩、草根、混子等。草鱼与青鱼、鳙鱼、鲢鱼、鲤鱼、鲫鱼合并称为我国六大淡水鱼类,其中草、鲢、鳙、青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

草鱼头部扁平,两眼间隔较大,口呈弧形,口下位,下颌较短,上颌略长于下颌,嘴巴较宽并且向前突出,嘴唇肥厚,无须。体躯为圆筒形,腹部浑圆,体型棒形,所以俗名为草棒。体表鳞片圆而大,体侧整齐排列着闪亮的菱形鳞片。体色多为茶黄色,鳞片边缘为灰黑色,背部为青绿色,腹部为灰白色。鳞片与鲤鱼、鲢鱼相比,草鱼的鳞片大而圆,每一鳞片都有黑色边缘,侧线比较平直。鳍条的腹鳍、胸鳍为橙黄色,尾鳍和背鳍为灰色,且背鳍相对较短。尾部侧扁,尾鳍分叉比较深。咽部生有2行咽喉齿,呈梳齿状,主要用于切割草类。

2、草鱼的营养需求

草鱼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通常从水花鱼苗生长到苗种这个过程中,配合饲料中适宜应含有30%~36%的蛋白质,赖氨酸需求量为1.4%-2.0%;而从苗种生长到成鱼这个过程中,食性开始转变为草食性,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随之逐渐的降低。控制在22%~28%,赖氨酸需求量为0.8%-1.4%即可。因草鱼属素食性鱼类,蛋白质过高特别容易引起肝胆及脂肪发病,须特别注意。

为了确保饲料富含全面的营养,通常要求除一定的粗蛋白外,草鱼料应含有40%碳水化合物、8%纤维素以及4%以下的粗脂肪等。投喂的青饲料要确保鲜嫩新鲜,便于草鱼能够顺利消化吸收,低温时节即冬春季节可以以黑麦草为主,高温时节即夏秋季节可以以象草为主。

3、草鱼的食性特点

草鱼具有很强的活动力,在池塘养殖的条件下,草鱼主要在水的中层栖息,生性活泼,行动迅速,游动很快。但因草料一般投在见光的水体上层或者表层,因此它必须到水的上层活动时才能够吃食,加上个头大,很易于我们观察其生长状态。草鱼主要的自然食料是高等水生植物,比如风眼莲、空心菜、马来眼子草、金鱼藻、轮叶黑藻、飘莎、浮薸(浮萍)等,人工养殖时喜欢吃黑麦草、苏丹草、象草和蔬菜叶子等陆生植物。草鱼一般比较喜欢吃食平行脉草,网状团叶草料不大喜欢吃。

草鱼的食量很大,日食量最大能够达到其体重的60%~70%,但又因草鱼没有胃,属无胃鱼类,摄食的饲料主要通过肝脏、胰脏和肠道分泌的消化酶来消化,因无法产生消化纤维素的酶,使其对草类具有很低的消化率,可以边吃边屙,因此容易造成排粪量非常大,易使水体富营养化(肥水)。所以,主养草鱼的水域必须套养滤食性鱼类为宜,比如白鲢、鲴鱼、淡水鳕鱼等,否则水会很肥,次生问题会有很多,比如蓝藻暴发、水质恶化等。

草鱼的肠道是其体长的3倍,草鱼一般选择在肠道排空前开始摄食饲料,并且在饥饿的状态下采食量开始增加,但是,如果饥饿的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食欲,影响草鱼的生长。在水花鱼苗阶段,草鱼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如摇蚊幼虫、枝角类和藻类等,也摄食投喂的商品饲料,比如生豆浆、熟蛋黄水、面粉水料等。苗种阶段的最佳食料是池塘中的浮薸和人工饲料,之后才会从采食嫩草细叶逐渐改成较大植物性食物的成鱼阶段。

草鱼在自然界中喜生活在清澈的水域中,在人工养殖时不适于肥水宜偏瘦水体。草鱼对水温的适应性比较强,在0.5~38℃水中都能生存,适宜水温为20~32℃,最适合的水温是27~30℃,在27~30℃的时候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20℃时摄食量降低,低于5℃则停止摄食,水温低于0.5℃(冻死)或高于40℃(中暑)便开始死亡。草鱼对低氧具有一定的适应力。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时可正常生长发育,溶氧量1.6毫克/升时呼吸受抑制。

4、草鱼的摄食规律

草鱼在一天之中,上午食量比下午小,黄昏后吃食量最大。吃颗粒饲料的草鱼,在开始投喂时鱼儿抢食十分强烈,30-40分钟后摄食减慢,1小时后喂料和摄食量极少,表明摄食基本结束。

来源:养鱼第一线

免责申明:本服务平台资料来源于网络收集,以供给大家学习、交流为目的,请诸位在阅读后,尽快删除,尊重资料原作者,支持正版。若所列资源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直接留言,立刻删除!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