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易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新产奶牛处于不同程度的能量负平衡及低血钙阶段,从而容易引起平滑肌收缩无力,子宫极易感染;我个人认为胎衣不下、子宫炎、产褥热、酮病、真胃移位等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产犊应激、采食量下降,奶牛产犊前后一系列生理变化,同时护理监护跟踪不到位引起。
预防与治疗:做好奶牛产后的护理与监护,对新产奶牛产犊后第一时间灌服40L温水(添加微生态制剂、矿物质、丙二醇等),并肌注ADE、缩宫素。针对“高风险”(双胎、助产死胎、产道伤、胎衣不下、低血钙症等)异常群体采用非甾体药物福新安和头孢噻呋钠、VB1肌肉注射,另外口服钙制剂或静脉给予糖、钙、VC制剂;对于子宫炎、胎衣不下采用以上方法外,子宫内合理投放长效土霉素,4~5天重复一次,3次即可,另外肌注PG4~6mg。产褥热给予足量的钙;酮病补充足量的糖,口服丙二醇400~500ml,配合健胃药和产后常规灌服,以防止继发真胃变位。本人认为真胃变位及时发现及时手术,常规护理方可使奶牛更早恢复产量。
如何提高奶牛产后发情率
确保接产准则,将有分娩预兆的奶牛转移到干净、舒适、通风的牛舍;助产时用消毒水清洗奶牛外阴、周边区域及接产人员手套、手臂、器械等,把人为助产时造成的感染降到最低。
对助产不当造成的产道拉伤,应由兽医及时用肠线缝合,并用碘甘油冲洗产值数次直到产道至子宫颈无异常;并用药物全部全身治疗。
从兽医角度关注产后20天内的新产奶牛,对于子宫复旧和新产牛高发疾病监护以及体温和酮体监测,有异常及时做到处理,确保20天后子宫复旧正常。
育种员从21天开始直肠跟踪检查子宫复旧程度,并做4~6mgPG处理,对子宫复旧、子宫炎症、子宫积脓、产道伤未全愈的奶牛记录下来跟踪治疗,PG处理加强输精枪套投放高效、长效土霉素等制剂(4天1次、连用3次),也可通过兽医的配合局部或全身治疗,直到子宫完全复旧发情方可。产后28小时再进行直检并做PG处理;发情牛做好记录,不再做处理意见,不发情牛7天后做直检子宫、卵巢PG处理;跟踪用GNRH,绒毛膜等激素;基本上在50天~80天除及个别卵巢疾病外都可用发情配种。
另外我场现在除上述从20天开始跟踪外,50天开始做同期发情,产后90天以内全部都可参加配种。
奶牛产后护理与保健的侧重点
奶牛产后7天内,需要每天都观察奶牛的体温变化、采食量变化。并且真实、准确地记录,发现异常要及时判断诊治。遵守“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把疾病消灭的萌芽状态。这样能减少奶牛的痛苦,提升牧场经济效益。
初生犊牛的护理及初乳饲喂
分娩后要马上使母牛与犊牛分开,给新生犊牛创造干净舒适的小环境,用干净毛巾擦洗犊牛口、鼻及全身粘液。用5%碘酒对脐带、外伤进行消毒。1小时内强制给犊牛饲喂3~4升的合格初乳,保证足够的抗体蛋白量。断奶之前要分栏饲养,这样可以降低犊牛期的发病率,提高犊牛成活率。
奶牛产后的监控程序
首先要对接产器具进行清洁消毒,并在接产前后对母牛后驱进行消毒与剪尾。产后6小时内需观察母牛努责情况,母牛努责强烈时要注意子宫内是否还留有胎儿,发现子宫脱落要及时处理,并做记录。产后随时观察胎衣排出情况,若12小时内胎衣仍未排出,兽医要及时处理,并做记录。
产后14天第一次进行产科检查,主要检查阴道排出物的洁净程度,发现严重不洁时要进行治疗,轻微不洁时先记录,可不做直接治疗。产后30~35天进行第二次产科检查,主要是通过直肠检查子宫的恢复程度和卵巢健康状态,同时对第一次检查时先行记录的母牛进行复诊,此次检察发现的疾病不论轻重均要治疗,并对前述检查牛做记录。产后50~60天对一检、二检的治疗母牛进行复查,如仍未痊愈继续治疗。对卵巢静止或不发情母牛,通过诱导方法催情,并做记录。如果让牧场管理者及所有技术员入股分红,是最好的考核。
奶牛产后的保健措施
我场目前主要用围产生命1号,奶牛产后稍事休息后,每次1包,连用3天。
产后奶牛饲养管理
奶牛分娩以后需逐渐增加日粮,并细致观察其行为状态。有问题及早处理,有利于奶牛健康持续生产。
奶牛产后易发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一般常发病为子宫炎,需要产后及时肌注维生素ADE,并灌服围产生命1号1包。
奶牛产后发情率
合理的分群与营养饲喂,可以提高奶牛的发情率。同时精补料的营养调整及奶牛的同期发情。也以提高奶牛的发情率。
产后牛只的科学护理是保证发挥其潜在的泌乳期奶产量、重建其正常的繁殖功能和及时受孕、尽量降低产后淘汰率的保证。
奶牛产后护理的关键点主要有体温监测、观察行为、监测产奶量、监测酮病、新产牛子宫炎诊断、乳房炎的防治等。
关注犊牛初乳饲喂
犊牛是牧场发展后备力量的主力军,犊牛饲喂初乳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牛只发病率和淘汰率。
(1)犊牛护理:对新生犊牛及时产后用毛巾擦干净(或密斯陀吸干)身上羊水,及时与产牛分开(避免母牛啼试犊牛,减少疾病的传播);清除口鼻腔的羊水;脐带用5%的碘酒消毒;冬天放在保温室24h后移到犊牛笼子里,夏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平时须做好消毒卫生工作。
(2)初乳采集:初乳收集:初乳测定仪检测抗体45以上,里面放10ml的光合细菌,采用冷冻收集;
(3)初乳饲喂方法:首次选择优质的初乳(抗体50以上)饲喂,产后2h内灌服4L,6h再灌服2L,72h左右采血检测抗体,我们这里抗体检测合格率在97%以上。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