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防控回肠炎的关键措施及治疗方案
本文探讨了猪回肠炎对猪群健康和农场经济的影响,介绍了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清洁消毒、疫苗接种和抗生素治疗等关键防控措施,强调了实施有效预防策略的重要性,以提升猪群健康和农场盈利能力。
猪场感染非瘟清场以后多久才能进猪呢
本文详细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在不同环境下的存活时间,猪场感染非瘟后如何进行有效清洗消毒,以及重新进猪前的准备工作,强调了消毒剂的选择和操作方法,以及清场后再次进猪的考量和建议。
保育|进猪前的准备及进猪后的管理
本文介绍了猪舍进猪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清单和设备消毒。详细阐述了进猪及进猪后的管理策略,如饲养密度调整、分群管理、仔猪应激减少、饮水与饲料饲喂方法、环境控制、巡栏注意事项等,旨在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健康状况。
认识小麦加工中的副产品
本文介绍了小麦在磨粉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包括麸皮(饲用和食用)、次粉(高营养价值的饲料资源)和小麦胚(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精华)。阐述了这些副产品的用途、营养价值以及在食品工业和饲料生产中的应用,强调了合理利用这些副产品的重要性,以及其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潜力。
后备猪发情管理注意事项
这篇文章讨论了影响后备母猪发情的关键因素,包括母猪的健康状态、营养管理(尤其是膘情和专用饲料)、与公猪的适当接触时间(如1.5分钟/头,不超过1小时在栏内诱情),以及适宜的环境条件如光照(16小时以上,150lx以上)和温度(15-20度)。强调了在160日龄开始的公猪刺激诱导发情策略,可有效促使大部分母猪在3周内初次发情,6周内发情率高达95%以上。同时,特别提到对小于140日龄母猪的处理应谨慎,因为它们对刺激反应较差,以及在进行公猪查情时对人身安全的注意事项。
家畜口蹄疫防控技术指南(三/完)
本文档针对我国口蹄疫防控工作的新挑战,如变异毒株和南非2型病毒传入风险,提供了详细的生物安全管理指导和疫情处置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养殖场的进出人员管理、车辆消毒、场内分区、引种隔离观察、病畜报告和处置流程,以及对病死畜和污染物品的无害化处理和消毒要求。旨在帮助养猪场做好防控工作,保障动物健康和行业安全。
料槽数量对猪的生长效率有影响吗?
一项新研究探讨了单和双饲料槽对猪只行为和福利的影响,特别是减少尾部咬伤行为的效果。研究发现,虽然双饲料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进食时的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但未能有效减少尾部咬伤的发生。此外,双饲料槽还与猪只的生长效率和胴体品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