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猪丹毒怎么防治?一文看懂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详细介绍了猪丹毒的症状、危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的症状表现,以及高死亡率、生长受阻等危害。同时提供了抗生素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帮助养猪从业者有效应对猪丹毒,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猪只解剖后如何取病料?取什么?优先级?

本文详细介绍了用于细菌培养、PCR检测和福尔马林固定的病料取样方法,重点说明了不同组织(如脑、肺、肠道)的取样要求及注意事项。同时强调了解剖取样的顺序、组织单独存放的重要性以及邮寄时的保存条件,为实验室诊断和病理学检查提供了实用指导。

NEWS | 美国FDA批准PIC抗蓝耳猪;牧原、温氏、双汇领衔!上市猪企2024-2025业绩亮眼

本文报道了基因编辑猪获得FDA批准、中国恢复巴西大豆进口资格、4月下旬生猪及饲料价格变化、2024年全球饲料产量分析以及多家上市猪企2024-2025年的亮眼业绩表现。重点涵盖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中巴贸易关系深化、饲料与畜牧市场价格动态以及头部企业利润增长等关键信息。

提升猪肺炎支原体净化成功率!硕腾Mhp Guardian计划,优化封群加药法,定制路线图

猪支原体肺炎(Mhp)作为一种慢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对猪场效益构成威胁。文章详细介绍了硕腾Mhp Guardian计划中的猪肺炎支原体净化技术路线,包括封群加药法和全群加药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药物和疫苗的综合应用实现猪肺炎支原体的减毒和净化。强调了猪场对净化和减毒的信心及重要性。

饲料颗粒大小可能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在生产成本高企和环境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养猪业面临提升生产效率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文章探讨了饲料颗粒大小对猪饲料消化性、饲料转化率及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优化颗粒大小提高经济效益和减少资源浪费的实用建议。

比较子宫内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和正常出生体重仔猪在出生后24小时内的表现

本研究探讨了出生体重和宫内生长情况对新生仔猪活力及行为表现的影响。通过将95头仔猪分为IUGR组、LBW组和NBW组,评估了各组仔猪的活力评分、脐带状况、直肠温度、头臀长、哺乳行为及初乳摄入量等指标。结果表明,IUGR组仔猪在初生重、存活率和早期哺乳行为方面表现较差,并伴随较低的直肠温度和不足的初乳摄入量。研究强调需要制定专门的护理措施以改善IUGR仔猪的生存与健康状况。

专题报道 | 中国农大/东北大学/农科院/湖南农大等科研团队发表基因编辑猪在多领域应用专题文章

本文探讨了基因编辑猪在农用和医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异种器官移植中的应用。通过CRISPR/Cas9等技术,基因编辑猪能够解决免疫排斥、凝血功能失调等问题,并展现出良好的生产性状与抗病性能。然而,基因编辑效率、安全性以及监管政策的差异仍是其产业化推广的主要障碍。文章旨在推动基因编辑猪在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中的合理发展。

超440亿元!牧原、温氏、海大等24家上市猪企2024年总营收超6000亿元,净利润超440亿元..

2024年,24家上市猪企营收合计6634.73亿元,其中牧原、温氏、海大、新希望四家企业营收超千亿元,占比近七成。牧原股份以178.81亿元净利润位居第一,并大幅降低生猪养殖成本。文章分析了猪企盈利改善的原因,包括生猪价格周期性上涨和饲料成本下降,并指出规模化养殖水平的提升对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蓄势再发!天蓬论坛—第五届(2025)猪产业发展大会将于8月15-17日在广西南宁召开!

我国生猪产业正经历结构优化升级与格局调整重塑,面对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和国内微利时代的挑战,企业注重成本管控与运营效率。产业布局从‘南猪北养’转向‘南繁北育’,家庭农场焕发活力,猪肉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人工智能推动数智化应用场景拓展,科技赋能、绿色高效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